新基建参与者:在三线城市站上“新风口”
新基建正在带来一股热潮。关于这一点,1985年出生的刘啸感受到了。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的投资重点是“两新一重”,其中“两新”之一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此前,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人工智能作为其重要一环被多次提及。
作为铜陵“城市超脑”项目的负责人,他觉得自己也在无意间站上了新基建的“风口”。
疫情期间,铜陵市场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找刘啸求助:因为市民生活需要,农贸市场不能关闭,可进出市场的市民中总有人没有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好好戴口罩。市场管理方人手有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及时发现哪些人没戴口罩?
了解到实际需求后,刘啸赶紧联系技术研究同事,花了一周时间突击开发,在“城市超脑”平台上线了一项新的技术功能:通过收集并分析市场内的监控数据,抓拍没有正确佩戴口罩的市民。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发现了100多起没有戴口罩的行为。
疫情期间,刘啸带着一群年轻人,在铜陵“城市超脑”上线了疫情态势分析、周边疫情地图、智能客服疫情问题解答、农贸市场未带口罩预警、超过5人聚集预警、非接触式体温监测等6个抗击疫情专题场景,支撑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
不只是高大上的工程建设,也不只是非常时期的防控措施,新基建还连着许多普通人的具体期待,并且在一些角落里悄悄带来改变。
今年1月13日早上8时许,安徽铜陵“城市超脑”平台上发出预警:某社区7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已超过24小时没有进出过家门。信息在第一时间被推送给社区网格员,社区派人及时上门查看情况,发现老人这天一直在家自学钢琴。确认无恙之后,社区网格员才放下心。而在以往,再认真细致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很难掌握独居老人的行踪轨迹。
这是铜陵“城市超脑”首批上线的“独居老人关怀”功能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改变。看到市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得到解决,刘啸颇有些自豪。
自2018年9月立项建设以来,由他带领的85后、90后团队正在努力让铜陵这座三线城市,也能跟北上广深一样变得“耳聪目明”,能够和每一位市民沟通。
目前,铜陵“城市超脑”汇聚了全市57家单位(1140类城市大数据)的34.5亿条数据,涵盖城市管理、社区治理、重点安全、民生服务、生态环保、宏观决策、疫情防控等7大类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在“城市超脑”的帮助下,原先依赖人工的社区治理事件平均处理时长从三四天缩短到不足一天,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从事信息科技工作10年了,刘啸很高兴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新基建不只是新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新能力,能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有更多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新基建对于当前经济稳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的提振和牵引作用,同时会带来核心产业和技术升级的机会,并推动形成新消费,对我们未来的消费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作为科技领域的代表,刘庆峰去年就建议加快确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在他看来,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5G等在内的新基建领域和项目,一定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而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这也是人工智能、新基建跟此前的互联网产业浪潮最大的不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