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平台经济的硬核支撑
“诚信营商 焕发平台经济新活力”,这是今年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人民网、《网络传播》杂志共同推出的3·15诚信活动的主题,也是平台经济企业回应消费者关切,展示企业责任担当的共识。
共识之力,如春风十里润物无声。对于消费者或者经营者来说,诚信营商大概是最硬核的市场之力。据有关机构测算,近3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20%。疫情之下、生活之中,“宅经济”与“云办公”更是让我们见识了互联网平台的杠杆作用。很显然,平台经济不仅是商业生态中的诗与远方,更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不竭力量。
百年老店,商誉千古。“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一个经济体的良性运转,靠的不仅是天衣无缝的制度,还有深入骨髓的诚信。诚信是成熟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不仅让人放心,更洋溢温情。一切消费市场的问题,说到底,大抵还是诚信的溃坏和缺失。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好,热闹的道德血液也罢,最终仍须内化为交易双方对规则与秩序、契约与法律的尊重与敬畏。一锤子买卖是无须介怀诚信的,强买强卖的霸王逻辑也是不必对诚信有什么信仰的,惟有立足长远、惟有捍卫公益,才会把诚信二字视比金贵。
今天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更要把诚信机制视为发家致富的法宝、安身立命的重器。
追根溯源,道理有三:一则,诚信机制是优胜劣汰的保障。让炒信、失信的不法经营者“一处发现处处受限”,才能真正让诚信守法的经营者脱颖而出、本分经营。长此以往,潜规则、逆淘汰就不会战胜公序良俗。二则,诚信机制是看不见的营商环境。比如,若能对炒信、失信的认定标准和责罚依据共建共治共享,必然会大大降低守法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成本,这样的好处,不亚于减税降费之力。三则,平台经济仰仗技术与信息,全流程中带有很大程度的虚拟色彩。一旦出现隐私泄露、算法宰客等背信弃义的行为,爆款的平台很可能顷刻间灰飞烟灭。因此,在无法面对面交易的平台经济中,更要以诚信的温热稳人心、稳消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实施,到《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陆续印发,一个共识越发明确——顶层设计对平台经济的姿态,大概就是八字箴言:包容审慎,鼓励创新。
走向现代化的公共治理固然要“管”,成熟升级的平台自身更要“治”,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让信用合作机制常态化、行业化、标准化,必会裨益于平台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值得肯定的是,今年初,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合作机制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牵头的这个自律性组织,已经着手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协调、权责明晰、务实管用的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在网络诚信的版图上,平台经济越来越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角,而诚信机制也越来越成为其必须直面的关键考题。一句话,凝聚诚信之力、践约社会之责,平台经济的春天才会无惧料峭之寒、不怕逆流之变。(作者供职于南通广播电视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