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AI被赋“生命”抢艺术家饭碗?“小冰”开发者这样说

张知依
2019年03月13日08:1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AI被赋“生命”抢艺术家饭碗?“小冰”开发者这样说

  人工智能会写诗、画画 北青报记者深度对话“微软小冰”开发者

  AI被赋“生命” 会抢艺术家饭碗吗?

  在今年两会会场上,“智能+”“人工智能”频频被提及,而正像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张业遂所说的那样,“一些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时应当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法律关系、道德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战”。

  在这种挑战中,“艺术”无疑也是人工智能正在渗透的一个领域。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打造的人工智能——微软小冰为例,它现在不仅能够写诗,还能够写歌唱歌作画,人工智能到底与艺术创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是否会抢走艺术家的饭碗?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将会带来哪些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

  区别

  “小冰”做的是生产而非创作

  北青报:小冰的底层框架是可以赋予很多人物以数字灵魂,那么此次“替男神发言”技能实现之后,人工智能是否还可以在更多文本、更多场合里进行数字化的表达,甚或说代替人表达?

  李笛: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讲,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是在数字化世界里面存在的。今天即便没有AI,没有小冰,你也早已经把你的发言权限交给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所以这个事情很常见,AI只不过让这件事情变得更拟人,更能模拟你。

  北青报:听说在小冰赋生的《全职高手》聊天室里,叶修这些主人公除了能和读者互动聊天之外,还可以进行再创作。有评论认为,AI参与创作,标志着“人类最后一个独立写作的纪元”已经到来。你怎么看?

  李笛:如果我们把文学这个领域视为思想的碰撞,那么人类的文学远远不会停止或者消亡,可以说我们可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影响人类的思想碰撞。换句话说,人类的文化创作者的思想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如果把文学视为内容产业,那或许人工智能的交互确实在完成一种新的创造。大数据或人工智能参与文化创作,我个人觉得这是产能升级的必然。

  北青报:你一直强调产能,强调内容生产领域,为什么你会把内容生产和艺术创作分开来看?

  李笛:因为这两者不一样。内容产业永远是以消费观来看待的,内容生产永远是面向消费者的,艺术创作则永远是面向创作者的。对内容产业来讲,作者永远都不是重要的,但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来说,创作者和思想是重要的。小冰想做的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尝试。

  特点

  AI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

  北青报:如果小冰能在2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50小时的内容生产,并且自动配乐、快速合成,这个产能是人类创作者不能达到的,那最后消费者会不会大量选择人工智能创造?

  李笛:人工智能创造的优势在于高产能的同时,又能够高度定制化。所以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创作者,人机联合创作,去赋予他们原来不具备的交互能力。

  北青报:对创作者来说,这个挑战很大啊。比如本来是《全职高手》的文本,现在小冰把主人公拉到聊天室里和读者互动。这会不会对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笛:我有无穷无尽的思想,你有无穷无尽的思想,但实际上这些思想在咱们交换的过程中,都浓缩在了这一本也就几十K、几百K数据量的这个作品里。所以它极大程度地依赖读者的还原,或者我们叫解压、解压缩,它依赖着读者的想象力,依赖着读者花时间去破解谜题,花时间去思考,花时间去二次创作。

  但以现在的状态来看,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去进行解压缩的过程。假设之前有读者看《全职高手》或者其他任何一个文本,可能就只是看看,没有任何想法,那起码小冰在这个交流和交互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你的思考,因为你必须要和叶修(《全职高手》男主角)聊天,那就必须要想想你要和他说什么,要破解谜题,去思考,去解压。所以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

  趋势

  电视剧出现交互式结尾

  北青报:我们观察到可交互不只出现在文学,电影、电视剧也都在出现技术助力交互的趋势。年初《黑镜:潘达斯奈基》就采用了可交互的结尾,让观众自行选择故事的走向。Netflix还早早就把数据运算引入到《纸牌屋》的创作里,制作出“观众眼中的完美剧集”。艺术真的可以如此吗?艺术和工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李笛:艺术和工业的区别一直都很模糊,我们认为自己创作一个东西是具备充沛的创作力的,真的吗?不一定。当一个作者说他画这张画他是很认真的,观众确定吗?不确定,对吧?比如美国滴流画派的杰克逊·波洛克,他的画面都是自动完成,他的画是否经过了审慎的思考,你并不知道。所以,没有一种创作是可以被证明完全经过了审慎的思考。

  世界上也有影子作家、影子写手的情况,虽然那是两个人,但就连很熟悉这个作者的研究者,都不能够确定这篇作品是不是作者写的。像卓别林去参加模仿卓别林的比赛,他自己都得不了第一,所以这个标准是不存在的。

  北青报: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类创作者,与其担心在人工智能面前作者会消失,不如赶紧去创作?

  李笛:对,有很多人说“小冰你不会写诗,你不能写诗,因为你没有灵魂,人类是有灵魂的”。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这其实在于一个时代的趋势,今天时代的趋势是向着宽带宽的、向着多线任务交互的这个方向在发展的。

  新闻内存

  虚拟人物被赋予“生命”

  如果有机会加《全职高手》五大主角的微信好友,你会选择和谁聊天?叶修或者是喻文州?又或者五个全选?2019年年初,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与阅文集团宣布合作,通过微软人工智能技术,首批赋生《全职高手》原著中的叶修等5人,给了用户和五大主角聊天的机会。它建立起了个10人的聊天群,把小说中的五大主角拉到群中,让用户有了和虚拟角色互动的机会。那这些会和人互动聊天的虚拟角色背后是真人吗?并不,它们的背后是微软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这个程序已经在阅文集团旗下红袖读书APP中上线。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携手网络文学,迈出了AI赋生IP角色的历史性一步。

(责编:易潇、赵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