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四十年时代变迁在舌尖

2018年12月29日09:3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四十年时代变迁在舌尖

  1978年

  吃什么都需要票据

  70年代,国家还在计划经济时期。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证购买,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政策开始改变。

  白菜、土豆、萝卜是过冬囤货必备品,每家餐桌上的菜是相似的。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很多家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顿饺子吃点荤。

  1980年

  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开业

  1980年9月30日,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位于北京胡同里的悦宾饭店应运而生,当时的北京翠花胡同堪比大栅栏,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四邻。

  合众社报道了这个消息,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多,饭店包桌甚至排到了68天之后。要是放在现在,悦宾饭店妥妥的就是要去打卡的网红店。

  1987年

  肯德基进军中国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右下角,用竖版的形式发了一条小简讯:《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在京开业》。

  刚进军中国的时候,肯德基叫“肯德基家乡鸡”。北京前门店开业当天,肯德基选择了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锣鼓队、秧歌队作开业表演。

  开业菜单上有7.3元/份的套餐:2块吮指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小餐包。当时很多人点了炸鸡,却问服务员要筷子。考虑到中国的酒文化,当时甚至还供应了听装的北京五星啤酒——那时候就有“炸鸡配啤酒”了。

  当时的肯德基是个旅游景点,和招牌上那个白胡子老头山德士上校的人像合影。

  不仅如此,那时的肯德基,也是生日会和婚礼的热门举办地,是体面的象征。后来,前门肯德基干脆把三楼开放,每个礼拜天都会给新人举办婚礼。

  1995年

  下馆子是一种潮流

  如果现在你跟父母说你天天不做饭,在外面吃,父母会咆哮:“天天下馆子,你很有钱啊?”

  那是因为父母对“下馆子”的理解还停留在90年代。那时候,人们对于经济宽裕的理解就是“下馆子”。大家钱包鼓了,吃饭不再是为了吃饱,享受成为了流行趋势。

  90年代是餐饮业的黄金时代,各类餐厅遍地开花,西餐和自助餐的到来,丰富了大家的就餐选择。多少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自助餐厅吃到扶墙。

  越来越多的人自掏腰包下馆子,谁家有喜庆事、宴请朋友、交流工作,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抢着付钱是90年代的流行现象,中国人在饭店的花销头一回过了亿。

  2003年

  看大家的评价,选喜欢的馆子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不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追求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大家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好、味道好、卫生好的餐厅就餐,而不那么看重饭馆的价格。

  从2003年开始,人们开始习惯用餐前上大众点评搜一搜餐厅评价,点餐前看一看网友推荐。曾经点餐靠运气,如今点餐看评价。无论是高大饭店还是苍蝇小馆,如今在互联网上都能得到大家的公平评价。渐渐地,人们也越来越喜欢用餐后发表自己对餐食的评论。“饭局”和“约饭”代替了“下馆子”,吃饭从填饱肚子的需求变成了用来联络感情的社交活动。

  2013年

  点外卖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中国人的胃在被外卖“拯救”。网友的戏言“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仅美团外卖的数据就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日均订单交易笔数已经达到1940万笔。

  如今,除了点餐外,人们还在外卖平台解决生鲜果蔬、鲜花绿植、闪购跑腿等需求。碎片化、快节奏的现代人生活方式,让外卖小哥也必须“送啥都快”,例如美团外卖就已经宣布平均配送时长缩短到28分钟内。

  2018年

  为中国美食正名

  吃,是刻在中国人骨子中五千年的情结。中国人爱吃,天下人皆知。“全世界大约有4-5万所大学,但中国的大学门口,往往都会附带一条小吃街。”而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也是为数不多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事情之一。《舌尖上的中国》、《人间风味》的热播,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餐已经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名片。

  然而,如果说西餐是一位公开授勋的公爵,中国美食却更像传说中大隐隐于市的“民间高人”。没有统一的美食标准,也没有公开评选出的美食代表,中餐的尴尬境地,越来越难满足爱吃又会吃的中国人。庆幸的是,如今市面上也慢慢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美食榜单,无论是高端餐饮如人均消费1000元的精致中餐雅宴、法餐日料,还是大众消费如扬州人、广州人最爱去吃早茶的那家老字号餐厅,统统都可以在黑珍珠餐厅指南上找到。

  用中国人独特的味蕾打分,用特殊的中餐美食标准要求,用食物甄选出国人的美味。

  中国美食的崛起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的发展,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有人掏出手机进行扫码付款。街头巷尾里,被人流密度和繁重作业流程掩映下的中国美食,正在中国互联网的帮助下,卸掉游走在商家和消费者间疲于招架的压力,终于渐渐露出食物最初的面目。而认真烹煮的味道,才是中国美食为自己正名最好的证据。

  “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老百姓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四十年,餐桌上的变化沧海桑田,味蕾是记忆的大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在舌尖,也在心头。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