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夏季食物储存有讲究冰箱不是保险箱

祝凤岚
2018年07月04日08:23 | 来源:北京晨报网
小字号
原标题:夏季食物储存有讲究冰箱不是保险箱

  炎炎夏日,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如何安全地储存食物始终是市民关注的问题。一些人认为食物只要是当天的就不会有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食物只要是放进冰箱里了就是安全的。这些说法是事实还是误区呢?北京晨报特梳理了以下几点,以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夏季饮食安全。

  食物打开后应尽早食用

  近日,日本的一档节目在网上广泛传播,节目针对6种常喝的饮料做了一项实验,将它们打开喝一口,然后在平均气温20℃、平均湿度79%的房间放置24小时,再去测它们的细菌含量。结果,几乎每款饮料当中的细菌含量都特别惊人!

  绿茶:600个→490个

  (绿茶中的儿茶酚,有抗菌作用,造成细菌数量下降。)

  水:600个→1100个

  大麦茶:600个→3700个

  可乐:600个→249万3800个

  纯橙汁:600个→250万3900个

  牛奶咖啡:600个→517万5900个

  在炎热的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可以说已经低于大部分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室温了,而饮料在这种温度下,细菌繁殖依然如此旺盛。视频中专家表示,细菌繁殖得如此之快其实非常正常。因为饮料(食物)在密封包装阶段几乎很难接触到外界细菌,而经过开盖和饮用之后很容易接触到嘴里或者空气当中的细菌;然后在后续的存放过程中只要有合适的外界条件(温度和湿度)和适当的养分,细菌就会迅速繁殖;饮料当中富含糖分物质,如果是牛奶和咖啡,还会含有部分蛋白质物质,而这些恰恰是细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另外,实验所处的环境是平均气温20℃,平均湿度79%,这也正是绝大多数细菌的适宜繁殖环境。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细菌繁殖自然十分迅速。

  专家同时建议,无论是饮料还是食物,一旦打开后,一定要尽快食用完,如果实在有剩余,一定要密封冷藏保存。另外,尽可能买小包装食物,现吃现开,避免剩余。

  冰箱应注意清洁

  一到夏天,冰箱几乎成了人们最离不开的电器之一,无论是啤酒饮料、凉菜熟食还是蔬菜水果,统统都要塞进冰箱里。虽然冰箱里的低温有助于延长部分食物的保质期,但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并不是食物一放进去就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在冰箱中,有一种不怕冷的细菌——李斯特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持续存活,给市民的饮食健康带来了一定风险。

  李斯特菌生命力顽强,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夏天,人们会将大量食物放入冰箱,如果冰箱中有李斯特菌的话,就容易污染我们的食物,引起人类的食源性疾病。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布关于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并指出:近年来,欧美国家发生了多起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发的食物中毒,该菌已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简称LM)是李斯特菌属中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种,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易通过各种途径发生播散,可造成多种食品的污染。人和动物食入该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发李斯特菌病。LM感染人和动物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流产等疾病,也可造成孕妇死胎,发病者的病死率可高达30%。鉴于我国食品中LM的广泛存在,应对LM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高度关注。

  回顾以往的新闻报道,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疾病或死亡的案例也不绝于耳。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也曾宣布,美国蓝铃(Blue Bell)公司的冰淇淋产品检出李斯特菌,并且已经至少导致8人感染、3人死亡。而在我国,也曾发生过孕妇因直接食用冰箱中受污染的食物而导致胎死的案例发生。

  为使人们远离李斯特菌侵害,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中指出: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避免LM污染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如不断改善家庭饮食和食品储存习惯,定期对冷藏柜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注重在食用冰箱储存食品前进行适当加热,使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并持续2分钟以上,同时避免高危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孕妇、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食入加热不彻底的高危食品,从而降低李斯特菌病发生的风险。

  食物应分类储存

  为了保证夏季食物安全健康,市民在储存食物时一定要做到分类储存、生熟分开。冰箱当中分层储藏,避免交叉污染;案板、刀具以及各种餐具都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致病微生物进入身体。任何食物在吃之前一定要烹煮并且要熟透,特别是对于一些海鲜类产品,都要加热完全才能食用;对于隔夜的剩饭菜一定要科学冷藏,吃之前要彻底加热;拒绝饮用生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和清洁,养成良好的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此外,可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责编:孟哲、沈光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