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无人货架陷盗抢纠纷  凸显巨头流量焦虑

叶菁
2018年05月10日08:35 | 来源:通信信息报
小字号
原标题:无人货架陷盗抢纠纷 凸显巨头流量焦虑

  2017年新零售如火如荼,似乎整个商业世界一下子都进入了新零售时代,无人货架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是其中一例。然而进入2018年之后,无人货架行业风波不断。最近几日,无人货架行业两大领头羊小e微店和每日优鲜便利购在天津等地“摩擦生热”的丑闻事件点燃了创投圈。据小e微店称,在4月25日,每日优鲜的业务员冒充小e微店员工,盗取对方货架和物品,放入自己的办公室中,这一幕恰好被小e微店员工撞见,当场拍摄了视频。小e微店表示,他们已经报了警,涉事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天津每日优鲜分公司负责人均已接受警方调查。

  事情责任尚未清晰,但背后折射出无人货架领域头部企业对流量的焦虑,无人货架面临的推进阻碍仍难以回避。

  无人货架风波不断

  无人货架行业近来似乎并不太平静,众多一度领跑的头部企业纷纷被曝经营出了问题。4月25日,小e微店的市场品牌官苗女士抗诉,自己公司的无人货架被竞品每日优鲜BD冒名“偷走”,连带货架上的零食也未放过,并已掌握证据是公司行为。目前,每日优鲜的相关人员已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事后,每日优鲜很快回应:搬走货架是客户授意,只是代为保管。

  此类事件由来已久,折射行业竞争之惨烈。去年12月底,每日优鲜才宣布将旗下无人零售项目便利购分拆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同时新的子公司获得近2亿美元的A+B轮融资,并且投资者中还有腾讯的身影。针对“便利购裁员”一说,每日优鲜明确回应称是造谣,所谓的裁员属于正常的人员优化。

  不过放眼整个行业来看,在经历去年的风风火火后,无人货架在运营模式等问题上却已经招致越来越多质疑。不久前,有自称果小美内部员工的人员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爆料,称果小美融资受阻,同时准备裁员。

  今年2月,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

  资本是把双刃剑

  从2017年中到现在,无人货架的风口转得太快,从高峰时的四五十个玩家到现在只剩下七八家,不少人将无人货架一地鸡毛的现状归罪于资本力量。 目前,每日优鲜便利购和小e微店都处于头部位置。其中每日优鲜于2017年6月上线“便利购”业务布局无人货架,小e微店则于2017年初就在北京铺设无人货架点位。

  无人货架是2017年最大的风口之一。2017年底的几个月公开融资额接近30 亿元。在线上流量昂贵,线下购物体验不高的背景下,无人货架创造了一种颗粒度足够细、无限接近消费者的新场景,并成为能够方便获取用户数据的端口。除了小e微店、每日优鲜外,大众点评COO吕广渝打造的 “猩便利”、聚划算前负责人阎利珉创立的“果小美”、还有饿了么都是这个领域的玩家。

  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表示,资本能加速验证一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但是在无人货架的市场容量本身很有限时,一下子冲进来几十亿的资金,势必会造成行业的浮躁行为。资深零售媒体人陈岳峰也认为,无人货架乃至无人零售作为一个新的商业业态,需要精心打磨与呵护,最不应该的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搞得行业鸡飞狗跳,并不会为大部分企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延缓整个创新的过程。

  背后是巨头对流量的焦虑

  总体来说,无人货架这个商业模式的优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场景精准,用户定位明确,流量稳定,消费频次也比较高。

  事实上,无人货架本质是门流量生意,资本快速涌入无人货架领域的原因,更多的是看中其背后带来的线下流量的转化。无人货架头部的这些玩家已经能够在每年的一、二季度继续拿到融资。但是后面的玩家,就需要关注这个项目本身,包括模型的可持续性盈利。从资本的角度来讲,越到后面越会关注这个商业模型是不是跑得通。这将成为小玩家能否存活,或者说能不能继续参与这个游戏一个敲门砖。

  几乎所有参与到无人货架生意的玩家都会提到大数据、流量,当所有的流量都变成存量时,就是要做精细化运营的时候。没有哪一个公司在主业是赔钱的情况下,可以靠流量的广告或者交易的价格赚钱。

  目前的乱象其实并非是一个坏事,更快的大浪淘沙也有助于行业的快速规范,相信在2018年无人货架的竞争中,综合实力好的企业还是会如鱼得水,享受到之前行业爆发时大家一起教育市场带来的成熟用户红利。考虑到无人货架的流量价值和潜在企业市场的规模,相信这个领域最终会容纳两三家巨头。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