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变革的四年:谁在引领中国音乐“文化自信”?

2017年11月02日13:37 | 来源:人民网-IT频道
小字号

今年4月,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17全球音乐报告》发布,中国被认为是“下一个伟大的全球机遇”。然而,仅仅在四年前,中国音乐行业还是一片死灰,盗版丛生、免费使用,国际音乐业界对中国几乎失去信心。从2013到2017,是中国音乐行业变革的四年,中国音乐市场先后历经独家版权、转授权、正版化、音乐付费……最终迎来涅槃重生。

这变革的四年,是在国家版权局等多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腾讯、阿里等数字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行业协会、包括广大听众的一同努力,推动并建立了属于中国音乐的“文化自信”。

音乐市场的“自信”:正版化让行业焕发新生

正版化,是中国音乐行业的第一个“自信”。

肃清盗版,中国音乐才有了自我发展的前提。而从盗版丛生到正版普及,是谁推动了转变?首先是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对正版化的坚持。从2005年开始,国家版权局就推出了针对网络内容侵权的专项工作“剑网行动”,如今已持续12年时间。这其中,网络音乐一直是重点,在“剑网2013”中的十大案件中,打击网络音乐的侵权就独占2件,而之后的“剑网2015”更是将“规范网络音乐版权”作为专项整治工作,2015年7月8日下发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被音乐业界称为“最严版权令”,这直接促进了国内音乐行业实现全面正版化。

国家版权局的官方表态,提振了整个数字音乐产业向更为健康、更为良性生态体系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此后,音乐平台、唱片公司等行业机构积极响应,并做出了实际行动。

2013年12月,腾讯音乐率行业之先,与杰威尔音乐等多家唱片公司达成独家版权代理合作,并帮助唱片公司进行维权,这也和整个腾讯公司的“正版化”战略一脉相承,如马化腾连续3年在“两会”上谈及数字内容的盗版问题,他说,盗版有两个点:一是正版化的推进,二是打击盗版。腾讯一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近两年,腾讯在音乐、动漫、文学等多个内容领域都进行了正版内容购买和盗版维权工作。

腾讯开始推进正版化后,行业主流的音乐平台如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也纷纷布局正版音乐内容,多方施力,从而使得整个音乐行业焕发新生。

版权模式的“自信”:转授权促进音乐广泛传播

探索出适合中国音乐市场的版权授权模式,是中国音乐的第二个“自信”。

2015年10月,在行业基本完成了正版化之后,为了推动音乐版权生态更加开放,腾讯又做了一个改变,向网易云音乐转授150万首歌曲版权,率先开启“版权转授”。相比如今视频行业“独家”内容仍然被锁在一家app中,音乐行业则领先了一大步。在此之后,数字音乐平台“转授权”的模式,也逐渐成为行业常态,今年3月,滚石唱片版权授权给百度音乐、9月阿里音乐也与腾讯音乐达成相互转授权合作,实际上,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等平台也对所拿到“独家内容”进行转授权。

市场的选择,证明了“独家版权+转授权”模式之于中国音乐行业环境的适用性,也符合广大用户更方便地收听音乐的需求。这种版权授权方式能够在中国独特存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是因为,相比欧美,中国音乐市场一直并不成熟,而一直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在当前阶段,“独家版权+转授权”,仍然是适合中国的版权授权方式。

于音乐行业而言,这种授权方式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它一招解决了版权混战,保护和尊重了版权方的正版权益;另一方面通过多方转授,共同承担版权费用的同时对优质音乐内容进行合理分发,合理解决了困扰一些平台的内容问题。以腾讯音乐为例,截止目前,腾讯已与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唱吧、映客、快手以及Apple Music等十余家平台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其中转授网易云音乐的曲库高达500万首,促进了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更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收听体验。

最终,音乐产业的分工也在数字时代得到优化与升级,最终实现音乐版权内容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整个行业的正向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的“自信”:构建多元化数字音乐生态

建立了多元化的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是中国音乐的第三个“自信”。

在保障了版权的前提之下,才能谈发展。相比国外,中国数字音乐的发展之路走的也格外不一样。

首先,在“听”音乐上,腾讯在免费增值和付费订阅之外,为中国数字音乐创造了“数字专辑”的新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数字形式的唱片”。与传统数字内容产品只有“使用权”不同,数字专辑给予消费者“所有权”,不仅能自己收听,也能赠送他人。数字专辑,是中国在数字音乐消费的语境下,所作出的引领全球业界的进步。

此外,腾讯更是走出了“听”音乐的单一,构建了多元化的数字音乐生态。除播放器之外,腾讯以“音乐”为核心,开展版权转授权、音乐社交、音乐电商、粉丝经济、O2O演唱会等衍生业务。2016年7月,腾讯音乐宣布盈利,这是国内第一家盈利的数字音乐平台,而此时放眼世界,Spotify、Pandora等流媒体音乐平台仍然深陷连年亏损泥沼。

构建多元化的数字音乐生态,这也是阿里、网易等中国音乐玩家的共识。今年,阿里音乐开始重视影视制播和艺人经纪等线下业务,并结合大麦网打通虾米音乐,发力音乐现场;而网易云音乐推出了知识付费栏目,从纯粹的“音乐领域”拓展至更宽泛的“音频领域”。

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从推动正版化到用户付费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音乐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异常坚实。

这种改变,国际业界也看得见。数据可以证明一切,近两年中国音乐市场在全球的排名连续刷新新高,2014年是第19位,2016年是12位。包括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内,都对中国音乐市场有了新认识,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能够跻身全球前三,中国,已然是“下一个伟大的全球机遇”。行业有了自信,行业里的音乐人也有了自信。2014年,在行业大多数平台还未推出“音乐人计划”的时候,文化部就启动音乐创意人才扶持项目,到了今年第三届,腾讯也与国家一起,升级为“觅乐行动”,助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的创新创作。今年7月,腾讯再次全面升级音乐人计划,3年5亿元收入,用实力为中国的音乐人“造血”。乐评人爱地人说,“没什么好抱怨的了,这真的是一个音乐最好的时代,至少它比传统唱片时代更包容,也比盗版猖獗时代更能让人看得到未来。”

中国音乐之所以能在四年间快速建立“自信”并且赢得国际市场的“信任”,是因为,在国家版权局等行政层面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整个市场实现了蜕变。正如华纳音乐总裁Stu Bergen所言“像腾讯这样领先的数字音乐服务商,正在以海量的用户和更加公平优质的音乐机制,改变着中国大陆市场的数字音乐生态。”

(责编:沈光倩、庄红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