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共享床铺”被叫停 共享经济要防“虚火”

赵越

2017年07月22日08:19  来源:人民网-IT频道
 

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共享事物出现后,近日,“共享床铺”刷爆朋友圈,然而,据媒体报道,北京一共享床铺开业几天后被关停,紧接着,上海消防部门也已叫停了共享床铺在上海的试运行,原因是存在安全隐患。

当下,“共享经济”火爆,一方面资本的风口裹挟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一路狂奔,而另一方面用户和消费者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共享经济”正成为一些人和项目的挡箭牌和偷梁换柱的手段。“共享床铺”的遭遇给我们提了个醒,也引发了大众对共享经济的反思。

共享经济出现井喷态势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生态、情怀、共享很容易就催生出一大堆的新业态,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图书馆、共享冰箱…凡是与“共享”沾上边的,恨不得一夜之间马上就能拿到融资。

回顾近两年,共享经济的业态产品不断爆发,大有一种“井喷”的趋势,同时也是鱼龙混杂。而近期处于舆论风口的“共享床铺”说到底是几个形式“太空舱”的大盒子堆在了一起,配上床品,加上个二维码收费,名曰“共享床铺”。

不仅仅是“共享床铺”带来的争议性,此前,共享充电宝等也遇到过类似的争议,何为共享,何为租赁?恐怕将是长期困扰在“共享”创新业态下的一个争论点。

闲置资源是共享前提 用户体验是核心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使用共享充电宝了”。面对共享充电宝,自己没带数据线,还要花10块钱再买一根数据线,在朝阳大悦城跟朋友逛街的小王一脸地不满。

在她看来,共享充电宝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充电宝若携带了他人留下的病毒,很可能也会传递到自己的电子产品中,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在充电宝中安装了特殊装置,用来窃取用户隐私,那么钱财、个人隐私、工作机密都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共享经济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挤占了人行道、带来了新拥堵;小区附近的运动场,共享篮球无人问津,装球的机柜反而占用了场地……这些戴着“共享”帽子的新概念产品,没有实现对闲置资源再利用,反倒抢占了资源、制造了浪费、产生了新的过剩。

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对共享经济做出如下定义: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散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而目前五花八门、喷薄而出的很多共享产品,显然离实现闲置资源价值的提升还有一定的距离。

鼓励创新 包容审慎

近年来,共享经济概念的扩张显示了行业发展活力、潜力、想象力,但发展到连纸巾也可以共享时,则反映出共享的概念被滥用了。在资本投机推波助澜下,共享经济进一步被异化为“共抢”经济,蜂拥而至的资本不求长期发展、但求短期暴利,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有“共享”之名,却无“共享”之实,甚至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针对越来越多共享事物跟风者、共享概念被滥用现象的发生,前不久,人民日报也刊文指出,第一个吃螃蟹者的伟大,并不妨碍跟风者可能因饥不择食而被噎死。从社会成本角度看,未必一共享就必定“经济”;而从创业成功率看,共享领域已经倒下一大片。如果共享只是创意匮乏下的“挂靠”,是资本病急乱投医的结果,难免陷入“非理性繁荣”,造成资源浪费而不再经济。

对于共享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共享经济在试错中逐步走向成熟。但包容审慎不等于放任不管,对已经出现的因“共抢”导致过剩的苗头,相关部门尤其需要及时加以引导。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在接受人民网IT频道采访时亦表示,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共享事物会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但不能把它们一棒子打死,应该允许并鼓励新事物发展和创新。但新兴的创业企业要有社会责任,以解决用户痛点为核心,在创新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责编:孟哲、毕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