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案发频率高花样手法多  电信网络骗你没商量

蒋齐光
2017年05月18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立案并受理。去年8月,山东高考生徐玉玉因为遭受电信诈骗伤心过度诱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该事件一度引发舆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口诛笔伐。

近日,腾讯安全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事件25.3万起,涉案金额33.4亿元。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带来通信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攫取不义之财提供了可乘之机。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仍然猖獗的态势,亟待有关部门出重拳加以整治。

多发诈骗 防不胜防

“尊敬的建行用户:您账户已满1万积分,可兑换10%的现金,请登录手机网×××××查询兑换【建设银行】”

“恭喜您手机号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得到苹果笔记本及128000元,请打开官网×××××验证【6699】”

诸如此类的诈骗信息充斥日常生活,社会各界人士屡屡“中招”。2014年,演员汤唯被诈骗21万元;2015年,羽毛球运动员谢杏芳被诈骗4万元;2016年,清华大学一名教师更是被诈骗1760万元。中国银联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表明,9万多名受访者中超过1/4的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蒙受财产损失,逾三成受骗者损失金额达2000元以上。

5月11日,360发布的《2017手机安全风险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360安全卫士拦截的24亿条垃圾短信中,约有1.82亿条短信为诈骗短信,其中约1.28亿条诈骗短信则是以电商和银行通知短信的面貌出现,窃取用户钱财。

“密集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一定程度上与个人追逐利益方式不当有关,但监管不到位的运营商也难辞其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

多重套路 眼花缭乱

令人心烦的不只是诈骗信息庞大的数量,这些信息自带错综复杂的“障眼法”也让受骗者叫苦不迭。

5月12日,由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我国首部《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发行,梳理出2010年以来十大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微信或QQ好友诈骗、网购退款诈骗等名列其中。

除以上常见“把戏”外,诈骗的套路层出不穷。

利用短网址、分享链接跳转到钓鱼网站,利用云服务获取权限进行盗刷和购物,利用云盘、同步软件等窃取信息,正在成为新型网络诈骗手段。业内人士指出,这三种诈骗新手段看似寻常,但它们杀伤力很强,对网民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部分用户设置的云服务密码过于简单容易破解,一些网民将重要个人信息和文件上传云盘等,给诈骗者留下了作案机会。

反诈骗专家裴智勇认为,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形成产业链,网络诈骗逐渐专业化。“诈骗团体内部已经出现大量‘智囊团’,甚至还有专门的‘策划师’和‘培训师’。”

多方整合 标本兼治

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快合作步伐,从各自职能入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针对作案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不实名”和“假实名”问题,工信部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推行实名制进行了严格要求。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行开户等行为严加审核把关。

各级反诈骗中心的成立也是一大进步。截至今年初,我国已建成32个省级反诈骗中心和181个地级市反诈骗中心,国家级反诈骗中心也已全面启动。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认为,反诈骗中心整合了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资源和银行、电信、互联网企业等外部资源,他们各自派员进驻,既有资源又有职权,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据了解,2016年我国共打掉7682个诈骗团伙,捣毁诈骗窝点8107个,缴获“黑广播”3239套和“伪基站”设备3544套,全年电信网络诈骗损失同比下降10.9%。

专家指出,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法日益精细化的环境下,简单依靠网民提高防诈骗意识并不足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电信网络诈骗。各职能部门、企业和民众通过信息共享等手段进行反诈骗合作,是一条可行路径。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8日 14 版)

(责编:易潇、沈光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