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效、分享、远程的特点,正成为补强贫困软肋的良方
前不久,笔者跟一位基层干部聊起了脱贫。他掰着手指头说,要摘穷帽,有三个难题绕不开。
首先一个,群众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脱贫过程也有快有慢,政策的精准落实和及时追踪有难度;再有,不少地方资源禀赋并不差,可不了解市场需求,东西再好也变不成收入;最后,农村是社会资源的洼地,教育、医疗服务都有待提升,孩子上不好学,一代穷一代,老人治不好病,全家都返贫。
的确,这些都是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障碍,也是造成贫困发生和延续的软肋,如果不解决,群众的脱贫之路难免曲折和坎坷。
互联网高效、分享、远程的特点,正在为扶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成为补强贫困软肋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互联网+精准扶贫,会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
首先,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扶贫动态数据库,精准对焦扶贫对象,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保持数据的实时更新,随时监控贫困户的脱贫过程,不断调整政策,减少盲动和浪费。
其次,通过农村电商,在供需之间修通高速路,让产品更好匹配市场。销路不愁,农民增收。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改变过去种植的随意性,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由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卖什么种什么。另外,电商还能带来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
第三,利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精准配置和分享社会资源。现在不少地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进互联网进校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缩小城乡教育鸿沟。城里的老师站在摄像头前,就能全程用英语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交流互动;通过建设运营互联网医院,建立多级诊疗体系,把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送进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甚至村里的卫生室,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只有让网络红利广泛充分惠及贫困地区的人民,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才能不让贫困群众掉队落伍,为消除贫困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9日 16 版)
孩子视力差 不一定是电子产品的错 遗传、生病、熬夜、营养不足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以后不准玩手机看电脑!”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视力差了,会限制他们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黄仲委提醒:孩子视力差不一定就是手机、电脑玩多…【详细】
购买软件可提升淘宝店铺宝贝排名?骗局!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电子屏上,实时反馈着当天的监控信息。上海市公安局 供图 通过购买所谓的“深度排名”软件,便可以将自家淘宝网店的商品排名提升至首页?不少淘宝店主信以为真,购买后才发现上当受骗。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在广西桂林警方的…【详细】
为生活兴趣买单 知识付费的春天来了? 2月21日晚上,Spenser公众号创始人陈立飞团队决定“搞件事情”,试水内容付费,开一场为期两周共5堂的线上写作课程,单价699元。 “这价格一看就是我没经验,说明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它会搞大,就想着,一个五百人的社群,大家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