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人民日报:谈“匠心” 不应是借机炒作赚快钱

笃  白
2017年01月19日08: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跟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聊起最近的文创热,他既欣喜又心忧。喜的是热,多年的“冷门”赶上了风口,政策的出台、资本的进场,双翼并举,传统手艺隐隐有起飞的态势。忧的也是热,一些匠人看到了商机,大踏步冲向市场,与时间赛跑,付出的代价就是压缩创作的过程,重商轻艺的苗头显现。“我们是工匠,如果少了匠心,还算啥?”他这样问我。

  少了匠心的工匠,还是工匠吗?悚然发问!如何作答?

  工匠精神,算得上是2016年最热词之一了。这样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重要的,它不仅仅停留在文件里,而是自上而下化作社会共识,成为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价值标尺,进而成为时代呼声。

  如今的工匠,不再只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的木工,当代匠人是技能人才,更是我们全体劳动者。虽然技能和行业不同,但匠心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此前在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以及广东卫视正在热播的《技行天下——匠人匠心》,都将目光投向不同行业的当代匠人。他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也许身边很多人心躁如汤煮,津津乐道于热点与风口,但他们却坚守本分,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也因此,他们的“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匠魂”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通过展示器物之美、人性之美,这些节目向观众传递出当代匠人的内心里那股沉静的力量。

  对,面对蒸腾的市场热情,我们需要的正是沉静。常年遭受冷遇的老手艺热起来,这真是好事。但热了之后怎么办,这可是大事!如今有种现象:言必称匠心,实则有泛化之嫌,更有甚者,借机炒作赚快钱。如若泛滥成灾,工匠精神与传统手艺都将处在尴尬甚至被摧毁的边缘。

  不是说非遗热门了不好,而是要辩证地看:冷门变热门,挺好,有了关注度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生命力;升温莫高温,冷静,不要心烦意乱、不要着急上火、不要神不守舍,越是热门时越要心平气静。毕竟,工匠精神的内涵不限于技艺,没有一流的心性,哪来一流的技术?

  我们不是没吃过热过头的亏。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就是急功急利、急于求成惹的祸。如今,中国制造在迈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的路上,不要与浮躁之气、逐利之心随行,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守住静气,不改初心。后者,才更体现勇气与智慧。

  回到最初的发问。匠人之所以为匠,只因他们心安魂定。要对未来有信心,就要对现在有耐心。这句话,送给我们所有人。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9日 12 版)

(责编:易潇、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