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90后小伙儿张文良的梦想:想当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辛 阳摄影报道
2017年01月04日08: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想当大国工匠(出彩90后)

  1991年10月出生的张文良(见上图。资料照片),是辽宁省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一名钳工,年纪轻轻就获得多项荣誉,是个不折不扣的“双料”技能人才。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要想做好就要吃苦”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技术能手”……这些头衔和荣誉一股脑地“砸”在了90后大男孩张文良的头上。只是在他看来,脚下的路还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问及如何取得这么多荣誉,小张说,荣誉背后都是苦练。“每个行业都不容易,要想做好就要吃苦”。

  在校学习时,他所学的模具专业实习课以钳工为主,钳工训练枯燥而辛苦,一个站姿就要练很多天。姿势成为定式尤为关键,小张有心,老师指导正确姿势后,便让同学将他的脚印画出,以后每次练习,就有了标准。

  从此,深夜空荡荡的车间里,他都“猫”在车间里单练……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张文良第一次参赛就捧回了“雏鹰奖”。

  “是老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一定要把专业走下去”

  2008年,张文良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选择模具专业。那时候的他懵懵懂懂,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

  “是老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小张的师傅曲骊打开自己满载荣誉的“宝贝”柜子,荣誉证书多到数不清。小张顿时开了窍,做钳工有荣誉感,还能干出一片天地。

  张文良说,这种激励一直伴随着他,乃至影响到毕业后的选择。“同学们毕业后都去了大工厂,进行流水作业的操作,但对于专业来讲,就算是转行了,因为没有了手工操作”。而张文良则笃定信念,“一定要把专业走下去”。手握“雏鹰奖”,工作不难找,但他有个条件:给他提供技术提升和参加比赛的机会。

  2011年毕业,他和大多数同学选择不同:人家月薪3000,正式工;他工资1200,临时工。可他却认为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苦熬”一年后,2012年的振兴杯,让他的兴趣和热爱开了花,工具钳工第一名。张文良说,毕业后到小企业,短时间看吃了点亏,但从人生长河来看,则是很好的磨练机会。

  2013年,张文良被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破格聘用。公司主要制造国家统一发行的各类纪念币,废品率高是个“顽疾”。张文良采取重新打磨等方式,将卡饼率降低了80%。

  “我不仅要做优秀的技术工人,还要做个懂得实践的设计人员”

  2012年第一次参加振兴杯比赛时,其中有项比赛内容是在80毫米见方、8毫米高的钢板上手工制作一颗五角星,参赛选手要把误差缩到最小。“我当时完成的精度是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

  精准的毫厘,是技术工人精湛的技艺和用心的揣摩。在造币厂,张文良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机器轰隆的车间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下班后还要到实训基地继续操练,短短一年间,他再次踏上“振兴杯”的赛场。这次,他挑战的是机械设备安装工这一全新工种。离比赛时间仅有三个月,张文良给自己下了硬任务:每周攻下一本专业书。“走心”技工张文良最终获得季军,真正成为拥有两项技能的“双料”高级技师。

  “我不仅要做优秀的技术工人,还要做个懂得实践的设计人员”。90后大男孩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说,“大国工匠不是梦。”

(责编:赵越、沈光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