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提升防骗意识 套路再深也不怕

2016年09月26日14:21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防骗意识,套路再深也不怕

  电信诈骗,作恶累累。如何根治这一社会毒瘤,成为热议话题。连日来,监管措施接连推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公安部等部门亦对电信诈骗下达“最后通牒”。

  打击电信诈骗,自然需要多个链条、多个方面的共同配合。但在这其中,提升个人防骗意识和能力,可能是操作性最强、效果也最好的打击办法。毕竟,任何电信诈骗要成功实施,都是以获得被害人信任为开端,以诱使被害人转账汇款为结果。而个人防骗之所以“知易行难”,就在于绝不是像某些人归因为“傻”那么简单:论智商,被骗上千万元的清华教授,无疑是社会精英、高级知识分子,名牌大学学生、大城市“白骨精”等群体,也屡屡受骗;论年龄或社会经验,上至八旬老人被骗走养老金,下至小学生遭遇“游戏购币充值”诈骗,可以说无论长幼,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可见,个人防骗不能片面地与智商、群体、年龄、身份等挂钩,而需要建立一个心理、意识和知识结合,更具普适性的防骗体系。

  首先,是要构建防骗心理。回溯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可以说很多骗局在事后看来都是漏洞百出。那么,这些套路为何仍然有效?关键就在于利用了人们的心理。除了“贪心”以外,比如中奖信息、购物退税等,更常用的是“慌张”:绝大多数骗局奏效,就是故意制造出令受害者慌张的氛围。比如冒充公检法人员、虚构车祸、发生意外甚至绑架等做出恐吓威胁。清华教授被骗,就是因为骗子谎称其卖房漏缴税款;佛山50岁环卫工被骗140万元,也是因诈骗分子称他成了“通缉犯”要协助调查。接到电话或者短信,无论出了多大的事,先不要慌张,再想办法核实确认,重要的事情不止说三遍。

  其次,是要提升防骗意识。应该说,如今的电信诈骗手段已经“进化”了很多,从“猜猜我是谁”等“小儿科”手段,到能报出受害者个人信息的“精准诈骗”,要第一眼就看穿骗局越来越难。比如徐玉玉案中,受害者刚刚申领过助学金,骗子以此为名轻易获得了她的信任。不可能苛求人人都有一副火眼金睛去识别骗子,何况诈骗团伙还花费十几万元请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编写剧本,不愁你不入套。但万变不离其宗,猜不中开头却一定猜得中结尾——套路再多,最终都是要落到银行账户、转账汇款上来。只要不转账,骗子演技再强也无可奈何。

  再次,是要学习防骗知识。一方面是在源头上,养成良好习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比如有专家总结出“一卡两码三要素”“四要三不要”,包括妥善保管银行卡、不转发短信验证码、不要“一套密码走天下”等,应当成为常识。另一方面则是万一诈骗已经发生,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除了立刻报警之外,还有专家支招可以根据骗子提供的账号故意输错三次密码以冻结骗子账户。今年7月,江苏一女子被诈骗9万元,就是采用这一方式成功挽回了损失。此外,当银行卡在外地被盗刷,也可拿着银行卡立刻去柜台进行存取款操作,以证明持卡者的银行卡并没有在外地,事后可凭小票要求银行等方面承担相应责任。这些“救命”的知识,其实未必人人都知晓。

  电影里说的“天下无贼”,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远非如此。电信诈骗仍然猖獗,公众更应主动提升个人防骗能力,不给骗子可乘之机。眼下,电信诈骗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作为普通公众的一员,擦亮自己的双眼、捂紧自己的钱包、踊跃举报犯罪,就是为打击电信诈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责编:易潇、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