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圆明园远瀛观考古试水网络直播

本报记者 贺 勇
2016年08月25日08: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开手机,围观考古

  通过手机,观众能看到考古的现场直播画面。

  田 峰摄(人民视觉)

  十来名考古人员蹲在地上拿着手铲、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推开泥土,半个多小时后,在一个刚刚清理完的探方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块约25厘米长的孔雀蓝色琉璃构件半掩于土中,弧形的番花清晰可见。

  而这一切,观众不用亲临现场,通过手机直播就能真切体验。

  在新媒体上实况直播考古现场

  17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上直播考古实况,向公众展示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现场,让更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近距离”观看并了解考古工作。对紧盯手机屏幕的观众而言,他们并不在考古现场,却能感受到考古的魅力。“由于是直播,考古过程中会发现什么文物,工作人员事先也不知道。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趣味性,这也是直播考古实况的魅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说。

  远瀛观遗址位于圆明园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容妃生活的场所。目前,远瀛观遗址仅存汉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构件。此次考古工作涉及800平方米的遗址,将为远瀛观遗址下一步的抢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西洋楼遗址区的遗迹很丰富,我们今天虽只清理了一个探方的表层土,就已经发现了十几件文物,包括黄色和蓝色的琉璃构件、瓷片,还有青花瓷和粉彩。”张中华介绍,文物出土后,历史学、古代建筑学等学科的专家会对出土文物进行会商,推测出文物的名字、用途、成分等信息,对能修复的文物进行清洗、修复、绘图、三维扫描,再由文物局确定是否面向公众展出。

  “公众考古”揭开考古神秘面纱

  此次圆明园为何要直播考古实况?以往,考古现场都是封闭的,甚至还有荷枪实弹的武警守卫,“通过网络直播、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近距离观看考古工作,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说。

  近年来,圆明园持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去年6月13日的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圆明园首次开放了西洋楼遗址区养雀笼考古现场。今年6月11日,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圆明园开放了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游客可在现场近距离观摩考古队员的工作,观看考古全过程,揭开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李向阳认为,“公众考古”可以使考古从神秘走向公开,从庙堂走近公众,丰富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成为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的丰厚土壤。

  据悉,直播西洋楼远瀛观考古现场的活动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和好评,直播视频的观看点击已达7万次。网友还就遗址历史、考古工具、发掘进度等问题与专家展开互动交流。当考古工作人员挖掘出文物时,网友非常激动,纷纷询问文物的具体情况。

  李向阳表示,此次远瀛观考古现场的勘测计划将持续到11月底,根据考古进展还会分阶段直播。已故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人少成不了大气候。考古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不成。”今后,圆明园还将持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传播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多样。

(责编:赵越、毕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