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网络直播如何守住底线?

本报记者  汪  莹
2016年06月02日08: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一张3名乘客在广州地铁4号线车厢内摆桌吃喝,并在地铁扶手横梁上晾衣服的照片刷爆微博,引发网友热议。与此同时,5月26日上传至某网络直播平台上的一段短视频,其场景与微博的“地铁摆桌吃喝”照片画面高度相似。事后据调查,当事一名男子是网络户外主播,他承认自己拍摄视频是想“火”。虽然该男子已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却表示不排除继续拍摄这类视频。

真相:营销炒作 只为出名

可以播的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选择“地铁摆桌吃喝”?常理来看,地铁是公共交通,需要公众遵守公共秩序。而要想“火”,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在公共的地铁上行私人之事——摆桌吃喝、晾衣服,破坏和扰乱公共秩序,就显得很另类,甚至是“奇葩”。也正是这样,才能引起公众关注。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不仅有网友认为这是炒作,当事人也出面承认这确实是炒作,同时暴露的还有其中一位当事人的网络主播身份。得知真相后,舆论哗然,当事人的炒作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成功实现二次炒作。

虽然被舆论指责、被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但这名网络主播确实如愿以偿,他“火”了。炒作出名、聚拢粉丝、变现谋利,一次特立独行的营销炒作远比几十上百次精心策划的内容直播更见成效,何乐而不为?正所谓,无论美名还是臭名,出名就行。

影响:质量下降 审美降格

“地铁吃喝事件”实际上是网络直播庸俗化和无聊化现象的缩影。近年来,网络直播越来越火,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为了从中脱颖而出,主播们不得不挖空心思迎合大众。网络直播从过去的中规中矩变得更加猎奇,有时这种猎奇甚至走向庸俗化、无聊化,比如直播发呆、吃饭、打游戏、睡觉等生活细节。

面对这些无厘头又带点哗众取宠嫌疑的直播,公众一方面在唏嘘指责,另一方面却又关注捧场,甚至有人一掷千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网络直播确实找准了卖点——无聊和庸俗同样有人迎合。一旦这类毫无营养的网络直播取得成功,激励更多后来人效仿,根据“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将不利于整个网络直播市场的质量提升。因为主播们不是专注于优质的内容创造,而是一味挖掘和制造低俗以迎合恶趣味的观众。

而当无聊和庸俗被过度消费,不再能激起观众的兴趣之后,便更容易剑走偏锋,直播尺度越来越大,反秩序、反道德、反人性的直播随之出现,比如直播虐狗虐猫、直播色情暴力片段、直播割腕自杀等。伴随着这些无聊、庸俗甚至变态的直播而来的,是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降格以及因注意力被分散而产生的信息筛选失焦。

规范:自我约束 外在监督

任何行业都要在法律框架和道德伦理的规范下寻求发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直播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如今,网络直播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数据显示,现在直播行业拥有2亿平台用户。对网络直播行业来说,自我约束和外在监督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底线。

就自我约束来说,网络直播平台应更加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杜绝“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此前,国内20余家网络直播企业共同发布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从4月18日起,对于播出涉毒、涉暴、涉黄等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直播内容实施24小时监管。

就外在监督来说,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设立处罚措施,深入查处并严厉打击违规网络直播。不久前,19家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互联网文化被列入查处名单。文化部同时提出,将对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建立信用市场,设置违规主播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禁止或限制违规者从事经营活动。此外,调动网民参与其中,监督举报网络直播的不良内容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责编:陈键、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