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棒喝的跨界互联网概念不冤

最近一则消息牵动各方的心,最初的说法是“监管层叫停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大行业跨界定增”,但旋即被辟谣。吓一跳的不仅是那些磨刀霍霍的A股上市公司,还有那些并购标的,甚至是大举海外私有化准备回归国内的互联网公司。
拨开迷雾,至少VR等四大行业涉及股票市场的资本运作将遭受严格限制,这容易让监管层背上骂名,但也会有股民拍手称快,因为这两年实在是见惯了“无价值A股公司借并购互联网概念摇身一变市值翻几番”。
说到底,在中国资本圈,VR、游戏所代表的互联网概念只是最新一轮圈钱筹码,以前这只是PE/VC的事情,涉及上市,还便宜了遥远的华尔街资本家。而在国人互联网普及后,尤其是资本市场放宽限制后,比如创业板、新三板的风起云涌,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在A股,在最普通中国股民面前有了投资的可能性。
然而,互联网概念是对的,但标的却不是最优的。最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产生着巨额效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因为历史问题,现在基本都在海外: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而国内市场已经上市的被追逐的公司,实际上仍然是争议大于业绩的,比如暴风科技,比如乐视……
就互联网本身而言,暴风、乐视所拥有的概念至少有成熟的成分,比如视频。但被监管限制的四大行业无一不是新概念,VR和互联网金融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游戏、影视只是突然绑定了互联网的影子。
抛开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公司,A股被跨界并购的涉及上述四大行业的标的均是小公司,看不清业绩甚至看不到未来。
即便是优酷、百度这样的行业巨头,投身VR和互联网金融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君不见阿里影业财务报表也是不太好看?君不见腾讯互联网金融管理层也是变动不断?
VR、影视、游戏、互联网金融,趋势是对的,但上市(而且还是并购或者借壳)从来不是成功的最终标准,至少现在差得远。
被监管棒喝的跨界互联网概念其实不冤,毕竟打铁还须自身硬,“市梦率”谈的多了,市盈率就会被人遗忘,直至被业绩打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