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信息技术撑起城市“生活场”

刘治彦
2016年05月11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信息技术撑起城市“生活场”(国际视野)

  制图:蔡华伟

  2015年12月19日,工作人员在上海外滩观光平台上安装调试“客流眼”信息自动采集设备,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客流人数、累计人数及热力图分布情况,为节日大客流的现场指挥和预警预案的部署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完善安保举措。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车身下安装电磁谐振传感器,停车位上安装电磁共振发生器,当车停在停车位时可以无需连接为电动车充电。图为丰田汽车公司工作人员展示该技术。

  人民视觉

  芝加哥市街道路灯上安装的传感装置。

  资料图片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使城市具有感知、反应、调控能力,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被认为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

  聚焦智慧民生

  ——提高居民幸福感受

  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数字城市”概念随之而生。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2008年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遥感——RS、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城市发展智慧化。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一些发达国家在原有的数字城市基础上又重新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09年,日本提出《i—Japan战略2015》,韩国提出U—Korea及U—City战略。美国更是树立智慧城市样板城市,探寻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

  建设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已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计划。2015年9月,美国白宫宣布最新的智慧城市项目,拨出1.6亿美元用于联邦层面的研究以及25个新的技术合作项目,帮助地方解决交通拥堵、犯罪问题、经济增长、气候变化等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住建部分3批确立了290个城市(镇)为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其中大部分是在区、县甚至街道、镇级的小单元进行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文、智慧、绿色的新型现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五化”要求。201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和制度设计等,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原则。经过概念认知、内涵辨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后,智慧城市正逐步进入实操阶段。一批智慧民生项目取得成效,智慧购物、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走进百姓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便利性与幸福感。

  对症“大城市病”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大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规模较大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资源紧缺、就学难、看病贵、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与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智慧化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大城市病”。早在上世纪末,美国在城市规划领域研发了城市模拟软件,对城市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就业、交通、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关系分析,以指导城市合理规划布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领域发展较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与地面各种交通的有机衔接,而这离不开路况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引导。同时,各种智能交通装置提高了道路有效供给能力,减缓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化装备,如空气质量监测、污水在线监控、建筑节能等。此外,国外发达国家在智能设备制造、智慧城市运行软件研发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更加注重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等微观领域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大多数企业介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较好切入点。发达国家企业主要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家教、健康医疗、餐饮、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入手,“装备”智慧社区。

  此外,国外一些大型信息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通过大数据挖掘服务于城市发展,包括满足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管理决策需求,构成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是智慧城市解决“大城市病”的技术保障,但智慧城市不等于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过4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仅仅是第一步,主要是将城市各部分构件用记录符号标识存储,形成数据和影像资料库等各类信息库;网络化是在数字化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符号信息进行局部整合,并进行开发利用和网络传输,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特征是城市各部件能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自动反应,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实现局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智能交通;智慧化是智慧城市的成熟状态,实现物物相联、人物相联,城市系统内部以及城市之间的整体相联,智慧产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城市发展主要依靠人的智慧驱动。

  解决“大城市病”贵在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对智慧城市发展各阶段进行系统规划。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尤其是居民的智慧化,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推进资源整合

  ——打造未来城市形态

  经过多年的建设积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具备全面展开的基础,并被列为国家“十三五”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对城市系统的物质、能量与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使城市系统成为城市有机体。传统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在于缺乏“神经系统”和“思考决策能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当致力于资源整合逐步推进,打造未来城市形态。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四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城市硬件设施的信息化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相应硬件支撑,必须抓紧建立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突破口,促进智慧城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时,要瞄准光纤网络、无线网络技术,加快宽带中国建设。二是城市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与欧盟、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国际合作正逐步展开,国际合作将促进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与应用。国际合作有助于了解国外技术前沿,明确技术研发重点,促进技术赶超。三是统一信息平台建立与相关资源整合。首先必须建立统一信息整合平台,信息分散、相互保密将无法建设智慧城市;其次国家应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紧密配合,组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研发团队和实验室,整合多学科和跨部门智慧资源,进行联合攻关,避免单打独斗,促进政产研学社(社会组织)一体化协作。四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法治建设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共享,必然会涉及信息的安全。信息采集与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都亟待通过立法予以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陈键、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