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智能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魏 薇 王 沛 贺 琰

2014年09月18日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智能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漫画:李瑞宁

  在未来的某一天,下班路上的你,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让电饭煲煲上可口的汤、浴缸放入温度适宜的热水、空调调节出舒适的温度。如果冰箱监测到食物储存量少,它会自动向超市预定新鲜食材。晚饭过后,你打开电视,可以用最新下载的电视剧和互联网游戏放松身心……

  这里的“你”,可以是任何一个智能终端使用者。这一天,也许不远。如今,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产业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分支。智能硬件与智能手机的联姻,将移动互联网带入了一片未知的疆土,狂欢与隐忧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

  令人向往的智能生活落地成真还有多远?还要走哪些路、迈哪些槛?

  互联网思维成就智能“热点”

  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开始融入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智能家电产品的概念,以实现转型与升级并举,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悄然改变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有目共睹。家电、交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传统型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也正在联手为行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打开一片新的蓝海。

  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教育、健康、家庭、交通、游戏等多个领域都推出了智能产品,全景呈现出不远未来智慧生活的面貌。而这些智能设备也已经悄然走下展台,走进我们的生活。

  可穿戴智能设备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话题。苹果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可支持电话、语音回短信、连接汽车、身体监测等应用。此前,国内创业公司小米推出的智能手环也一度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焦点。该手环可通过手机应用实时监测运动、睡眠效果。从智能水杯到智能体重秤,从智能血压仪到可穿戴视频,智能产品轮番登场。未来你甚至可以期待把屏幕变成一扇“窗”,带上眼镜、移动视角,就能看到虚拟物体的不同面,甚至可以伸手触摸。

  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电视最先抢滩。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我国智能电视渗透率接近6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以自主点播、重播回放、查询付费的智能电视,受到消费者青睐。截至去年底,全国具有联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已超过4700万,开机使用率超过70%。中国家电协会主任刘橙说,“2014年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开始融入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智能家电产品的概念,以实现转型与升级并举”。伴随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及开发团队聚焦电视游戏,未来电视游戏或将成为手游之后又一行业热点。

  智能交通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亮点。智能交通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之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4月,全国26个城市开始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这样的机遇无论是对车联网应用还是对智能交通建设,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电信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李东华说,这种新的形态使异业合作成为常态,交通信息化应用领域不仅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参与,还有传统保险、汽车、石油等行业的加入。

  做足人性化制造最大“卖点”

  智能产品人性化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这样的人性化设计是最大卖点

  智能产品有着不同于以往传统产品的特性与优势,更加人性化、互联网化,具有交互性,同时依赖大数据的计算。

  智能产品更加人性化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视像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认为,“智能化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产品设计需要回归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智能空气净化器、空气果、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等智能家居,到智能运动手环、智能寻物防丢贴片、儿童卫士手环等,均是利用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并且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在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市场总监彭钢看来,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要真正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人性化是最大卖点。

  智能化产品的蓬勃发展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密不可分。互联网化的特点使得智能产品具有更佳的交互性。智能化产品首先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联结。“未来我们可以坐在沙发上,利用智能电视调节室温、查阅信息、监控空气质量、发动汽车、设置导航,实现全方位的交互,这就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方向”,联想集团中国区智能电视事业部总经理任中伟说。

  交互性不仅指人和机器的交互,更指人与人的交互。百度公司201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调查显示,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除了健康、运动功能,社交、交互功能也被消费者看重。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车联网产品总监李司坤认为,社交属性是吸引用户最有力的方式,“对于传统汽车行业来说,如果能在基础功能之上提供基于位置、车友、分享、即时通讯等服务,用户黏性会成倍增加”。

  伴随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逐步成熟,依托大数据实现数据采集与交换,是智能产品的又一重要特性。例如,佩戴健康监测设备,通过传感技术可以读取用户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形成个人的身体数据库。同时,大量用户信息可以形成大数据,以提供疾病预测及健康建议。

  形成消费刚需抓住用户“痛点”

  普通消费者还不是智能产品的消费主力军,智能设备还只是小众的“玩物”,而非生活必需品,还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

  “这些东西看着挺新鲜,但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在互联网大会可穿戴设备展厅,人头攒动,但是很多参观者却表示暂时没有购买智能设备的愿望,这道出了目前智能设备市场的一大硬伤: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智能设备还未能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刚需”。

  2013年百度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有三类:对新技术敏感狂热的科技爱好者;特定人群如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看重可穿戴设备时尚性的潮流一派。以此来看,普通消费者还不是消费的主力军,智能设备还只是小众的“玩物”,而非生活必需品。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认为,智能设备的普及,要寄望具有领导性的厂商和产品带动。“目前,需求越来越明确、市场空间渐大,但是并没有出现如电脑、手机行业一样领导性的厂商和产品。”同时,技术、产业生态也要达到一定程度,用户需求才能够突破临界点,“就是主流消费者都认为这个产品必不可少”。

  除了未能抓住用户的“痛点”、种类较单一外,智能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存在数据安全隐患。以智能交通为例,“未来一到两年内,智能汽车安全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360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资深安全技术顾问刘健皓说。目前,智能汽车无论接触式控制还是非接触式控制,或者是后装市场产品,都存在安全风险。智能汽车系统接入网络后,都有可能遭受数据改写和攻击。他认为,在智能时代,厂家在产品的设计、策划、开发、使用、分析每个阶段都要做足安全功课。

  方兴东表示,需要高度重视智能生活的安全性。“从国家安全层面来说,像美国棱镜门大规模搜集用户数据的事件,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对此,我国应当在制度和技术上拥有足够的防御能力。这是电脑、手机时代就有的问题,到了智能生活时代就更加突出”。他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来临之前,就需要制定配套规则,以实现既能够充分共享,又能够确保基本安全的目标。

(责编:陈健、李洪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