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快遞小哥被居民挽留,員工與企業良性互動培植工匠精神

2021年02月07日16:57 | 來源:法制網
小字號
原標題:快遞小哥被居民挽留,員工與企業良性互動培植工匠精神

快遞小哥“王冠軍”火了!據北京日報報道,在北京回龍觀金域華府二期小區服務的京東快遞員王冠軍,因為計劃春節離職返鄉,引發居民們的不舍,他們紛紛在社區群裡進行“挽留”。因為朋友圈轉發和媒體報道,此事一度沖上熱搜。最新消息是,王冠軍此次回家是因有些個人的事要處理,等把家裡安頓妥當,還會再回來。

快遞小哥要走,居民集體挽留,這無疑是頗堪尋味的一幕:“每個人都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快遞員、外賣員卻儼然是穿插在我們生活中的“高頻閃現”片段——現實中,很多人的生活幾乎已離不開這兩個群體。接觸多了,自然熟絡,熟絡深了,就會信任。但這往往止於“淺交互”。像快遞小哥王冠軍這樣,能做到有口皆碑以至於被居民惋惜不舍、聯名挽留的,委實讓人贊嘆不已。

“冠軍”為什麼能?

王冠軍為什麼能?答案可從居民們的評價中探尋:小區居民稱他是“金牌冠軍師傅”“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全部好評,沒有中評”“最棒的快遞員,沒有之一”,2017年他還被部分居民集體頒了“小區最具人氣快遞小哥”獎。

報道中提到,王冠軍在服務過程中總是笑容滿面,別人順嘴交待過的事情,他總是記在心頭,還做好細節﹔趕上“618”等節點,小區裡快遞量激增,他經常理貨送貨到很晚﹔下雪天氣,他會給地上的快遞鋪上被套,並小心擦拭快遞包裝﹔疫情期間,快遞員難進小區,居民取快遞時,他總會等候在大門口……這些情形,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其敬業品質與職業精神的直觀投射,親身詮釋了快遞員領域的“工匠精神”。

天道酬勤,人道酬善。王冠軍的踏實勤勉和與人為善,是他走到居民們心裡的“通行証”。最終他的走與居民的留,為“付出與回報”的映射關系作了注解。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以善待回應善待”——王冠軍善待作為服務對象的居民們,居民們則報之以善待,不少人還待他如親人。

業廣惟勤,業成惟精。王冠軍用服務的走心換來了居民的有心,詮釋了富蘭克林的那句“盡力做好一件事,實乃人生之首務”,也會在“導人向善”中呈現出真切的正向激勵效應。畢竟,他用行動証明了,再平凡的職業,憑著善意、勤奮、熱忱與精心,都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乃至成就。

往深了講,王冠軍用服務贏得居民高度認同,內核恰是彌足珍貴的工匠精神,仰賴的是他本人的敬業勤業精業品質,也是尊嚴感與成就感傳導下的責任感。

隨著網購已成大眾消費方式,快遞業已經浸入人們的生活場景。但一直以來,因工作強度大、待遇沒保障、無社保無醫保等,不少快遞員群體沒有太多歸屬感與職業成就感,行業流動性極高、服務品質較低。當快遞員們被困在尊嚴窪地與職業圍城時,他們很難在對職業的尊崇中,汲取自覺改善服務的動力。

企業為什麼能?

除了個體的努力,企業的加持其實也是解構“‘冠軍’快遞員為什麼能”這個命題不可或缺的視角。須知,快遞員以優質服務贏得信賴和青睞,亦是企業與員工的相互成就與共贏,尤其是在高速發展互聯網行業裡,“996”“工具人”“過勞”“焦慮”等成高頻詞,企業與員工矛盾不斷,這種“冠軍”快遞員與企業的良性互動,不啻於是一股清流。因此,在“‘冠軍’快遞員為什麼能”背后,“企業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員工”,同樣頗值得探討。

要讓快遞小哥們的服務更走心,需要制度性的尊嚴賦予與保障,進一步講,這既需要物流快遞企業將高品質服務的要求向下傳遞,也需要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和人才激勵機制,需要和諧的企業與員工關系,去托舉他們的尊嚴感。換句話說,企業先要善待快遞小哥,快遞小哥們才更有動力善待服務對象。

從福利待遇上講,京東物流會為快遞員們提供全勤獎、防寒防暑補貼、冷鏈補貼、夜班補貼、通訊補貼、司齡補貼、勞保用品、燃油費補貼等,還會全方位關懷員工生活,提供餐補、宿舍、住房補貼、結婚生子喜金、愛心基金、安居計劃、“我在京東過大年”、季度團建費、福利券、節日禮品等。今年春節,京東物流為原地過年員工補貼2億元,並用很多關懷舉措助他們就地過好年,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可以說,王冠軍用心服務的背后,是京東物流高品質服務要求的落地,也是制度化“善待快遞員”的鏈式反應,是和諧的企業與員工關系的體現。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裡,這難能可貴,堪稱范本。

快遞小哥返鄉被居民聯名挽留,對快遞乃至更多行業不乏啟示:鼓勵員工善待客戶,需要以企業善待員工為前提——本質上,其內在要求相通,都是要善待“人”。

(責編:羅知之、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