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十:

數智經濟提亮高質量發展成色

趙超
2021年01月21日15:58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手機鏡頭前,69歲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與直播間的網友打著招呼:“寶寶們,大家好!”

  電視屏幕中,音樂老師李莉通過5G網絡與8名學生進行遠程互動:“看屏幕中老師的手,仔細聽聲音的變化。”

  醫院病房裡,黑龍江雙鴨山市罹患乳腺癌的劉女士,接受了一場特別的聯合會診。“來自不同城市不同醫院的心內科專家、腫瘤專家、放療專家坐在一起,遠程查看患者的CT,共同研究治療方案,成功解決了劉女士的難題。”朝陽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主任鐘光珍說。

  透過一面面屏幕,順著一層層網絡,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企業數字化轉型,平台智能化賦能,疫情后的中國經濟爆發出旺盛活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驅動的數智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抹亮色。

  傳統行業求新求變頂住了壓力,新經濟新業態借勢加速崛起。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

  穩增長:數智新消費助力“六穩”“六保”

  “這個杯子是果汁杯。把水果放進去,把蓋擰好按一下開關,很快就打成果汁了。”去年5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網上“玩”起了直播帶貨。

  這是2020年企業家們的新“副業”,熬夜蹲直播付尾款,成為2020年廣大消費者們的共同記憶。

  “雙11”購物節上,近8億消費者滑動手指,酣暢地“買買買”﹔屏幕裡,數十萬品牌廠商在直播間裡掀起帶貨熱潮﹔產線上,工廠利用智能化調度排產系統以銷定產。

  “天貓成交額突破4982億﹔京東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715億元﹔蘇寧易購線上訂單量增長75%。”雙11各大電商平台交出的購物節“戰報”,正是中國經濟走出疫情的縮影。

  “盡管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我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晒出的2020中國經濟“成績單”含金量十足:

  2020年1-11月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6%,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7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重達到了24.9%﹔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量高位增長,分別為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0萬家。

  在數智經濟浪潮下,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小店規劃師,一大批新職業應運而生。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興起,為拓展就業新空間、培育就業新形態不斷提供“養分”。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7月23日公布的新職業調研報告顯示,未來5年,預計需要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無人機駕駛員近100萬、農業經理人近150萬、人工智能人才近500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均達到125萬,數字化管理師從業人員已超過200萬等。

  提成色:數智技術賦能經濟民生轉型升級

  四川三台縣的養豬大戶李從軍,是千千萬萬數字經濟發展的受益者之一。以前,李從軍每天既要起早貪黑地照顧生豬的吃喝拉撒,還要為賣豬操心操力。

  如今,李從軍通過手機上的APP,關注每日豬價的行情走勢,賣豬貨比多家,節省了不少時間。通過將生豬出欄信息發布到平台,李從軍把客源從三台縣擴展到綿陽、成都等地,同期的生豬售價比當地價格高出了5%。

  像李從軍一樣,中國正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個體戶在大平台的支持下“上雲用數”,實現數字化轉型。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加速運用於生產、物流、零售、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各個領域,極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伍浩表示。

  兩名養殖戶正在手機上查看豬價行情(受訪者供圖)

  202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以及互聯網平台、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145家單位,共同啟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2020)”。各個參與方圍繞解決中小微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問題,搭平台、聚合力、優服務,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以及供給需求、線上線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新冠疫情加速倒逼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大部分企業積極主動推進機器換人和線上服務發展,降低對線下人員、物資流動限制影響。”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陸峰認為,在實體經濟一度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數字經濟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蓬勃的活力,加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領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和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智經濟成為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猛、輻射最廣泛的領域之一﹔完善社會治理,數智經濟賦能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大有可為:

  ——去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不見面審批”,各地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條短信查詢行程、掃二維碼自証“健康”,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技術賦能下,越來越精細的疫情防控管理,讓老百姓的安全與方便得以兼顧。

  ——疫情期間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開出107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達到1775萬人。信息化有效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為“停課不停學”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孕動能:數智“新基建”啟動發展新引擎

  濟南浪潮產業園內智能機器人正在巡檢。人民網趙超攝

  在濟南潮浪產業園區內,一台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嗡嗡作響的車間內緩緩移動,用一雙“慧眼”檢測著對面成排的服務器。

  “應用5G並不是單純為了升級而升級,5G確實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諸多痛點,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浪潮集團運營商事業本部總經理助理武玉剛說。

  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關系著投資,由此孵化的諸多創新與應用,更為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打開廣闊空間。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伴隨“新基建”2020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初顯。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在中短期內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提升發展動能,而且能加速智能經濟的落地和智能社會的到來,提升人類應對類似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指出,“同時,‘新基建’還會降低創業的門檻,提升創新的速度,助推生產效率變得更高更有彈性,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的生活。”

  陸峰認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將會成為“十四五”期間各省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成為各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發展數字經濟將成為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重要路徑,為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動力支撐。

  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看來,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整個制造業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行業實現轉型升級,也是我國產業鏈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動力支撐。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九:新能源轉型布局 推動綠色經濟深發展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八:新消費:創造新亮點 構建經濟續航地基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七:綠色發展 描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六:強勁創新動力不斷刷新科技高度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五: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 蓄力再謀新篇章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四:金融系統合理讓利市場主體 助推中國經濟增速轉正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三: 活力強——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二:潛力大——中國經濟“破局”的關鍵支撐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一:韌性強——中國經濟“轉正”的關鍵密碼

(責編:趙超、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