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關停之后 蝦米音樂to B

鄭蕊 魏蔚
2021年01月06日08:2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關停之后 蝦米音樂to B

  2008年成立的蝦米音樂,在走過12年后正式將播放器業務畫上句號。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確認將於2月5日0點關停播放器業務。而從3月5日0點后除網頁端音螺平台音樂人(即原“數字音樂場景”業務)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也就是說,蝦米音樂放棄了to C業務,但還會繼續to B服務。

  不只是版權問題

  1月5日10時15分,蝦米音樂發布了一封名為《感謝您的一路陪伴》的公告,文中提到“因業務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服務”。按照聲明,蝦米音樂將分三個階段調整業務,每個階段相隔一個月。

  2021年1月5日0點后,蝦米音樂停止賬號注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后,蝦米音樂停止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賬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2021年3月5日0點后,蝦米音樂除網頁端音螺平台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關閉服務器,屆時及以后將無法登錄。

  關停聲明發布后不久,閱讀量已經破10萬,“蝦米音樂2月5日關停”的話題也沖進了微博熱搜榜前五,評論區一片嘆息。

  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發展至今已擁有3000萬首曲庫,並吸引超4萬名原創音樂人入駐。回顧產品上線的12年,蝦米音樂在聲明中直言,“不可回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在總結蝦米音樂關停的原因時,版權也是業內人士強調的一點。易觀分析師於艷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騰訊音樂、網易都在發展自有版權布局以及扶持原創音樂人,但蝦米在這兩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劃”。

  從第三方數據看,版權缺失直接影響了蝦米音樂的競爭力。艾瑞最新披露的2020年11月月度獨立設備數顯示,行業前四名依次是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獨立設備數分別是3.28億、3.07億、1.88億、1.62億。蝦米音樂雖也在前五,但月度設備數3723萬,且是當月唯一環比下降的平台。

  但也有人認為,版權只是蝦米音樂關停的因素之一。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蝦米本來就不是以版權著稱的小眾音樂平台,關停還是跟阿裡在文娛方面的失敗有關系,大文娛策略的失敗,優酷、阿裡電影以及音樂板塊都是受累者,找宋柯和高曉鬆來執掌音樂,更像是阿裡創始人馬雲個人朋友圈玩票”。

  盈利難題

  2008年創立,2013年被收購,阿裡是蝦米音樂發展歷程中繞不開的話題。拿下蝦米音樂后,阿裡曾多次調整音樂業務,釋放出對音樂的重視,比如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組建成阿裡音樂,在2015年成立阿裡音樂集團。

  蝦米音樂似乎也在此后迎來了高光時刻。2014年,蝦米音樂啟動尋光計劃,並推出蝦米音樂人合集《尋光集》。2016年,蝦米音樂獨家發售了張藝興個人迷你專輯《LOSE CONTROL》,並在2017年和2018年繼續扶持原創音樂人。

  可到了2019年,也就是阿裡收購蝦米音樂的第六年,阿裡的態度變得微妙。當年,蝦米音樂從阿裡大文娛剝離,轉到阿裡創新業務事業群,3個月后,阿裡和雲峰基金向網易雲音樂注資7億美元。

  在多個業內人士的解讀中,阿裡投資網易雲音樂,都是蝦米音樂邊緣化的象征。“阿裡投網易雲音樂之后,潛台詞是已經放棄蝦米了,隻不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蝦米音樂今天才關閉”,王超直言。

  於艷娣也談到了阿裡,她認為蝦米音樂關停的重要原因是無法盈利,“阿裡收購蝦米后,通過各類活動贈送蝦米會員,導致蝦米平台盈利模式受損,無法進行多方盈利。而且QQ音樂、網易雲音樂通過運營,都為自己建立了文化屬性,突出了差異化,但蝦米音樂在用戶運營上一直沒有大動作,無法獲得某一類群體,壯大用戶群”。

  然而,此次的調整卻並不代表蝦米音樂徹底放棄音樂服務。蝦米音樂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們將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依托全新的音螺平台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讓音樂內容賦能更多場景”。

  也是從阿裡投資網易雲音樂之后,蝦米音樂對音樂授權等to B服務開始重視,代表事件包括蝦米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數字音樂內容合作,在音樂版權、IOT智能設備、在線K歌等領域嘗試數字音樂內容合作新模式,還與數字音樂分銷商Believe Digital達成700萬首歌曲的版權合作協議。

  從to C到to B

  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關停已經成為定局,此時各方的目光也逐步從先前的或驚訝或惋惜,轉為對新平台“音螺”的好奇。

  北京商報記者從阿裡創新業務事業群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蝦米音樂今天剛剛上線了音螺。音螺是實現音樂內容管理、分發的專業平台,致力於幫助音樂人和廠牌拓展更多音樂使用渠道”。

  根據音螺官網介紹,音螺現已與數十家頂級商業平台實現音樂內容分發合作,不僅可以使音樂作品一次性獲得更大曝光,還能根據用量進行合理結算。音樂場景覆蓋包括線上視聽、線下空間、車載系統、智能終端等。此外,音螺的音樂內容將有機會在淘寶、支付寶、阿裡雲等平台曝光。

  從品牌調性看,曾以原創音樂人為賣點的蝦米音樂轉向版權分發,符合商業邏輯,但to C業務本是流媒體平台吸引音樂人的招牌,播放器業務關停會否引發音樂人出走,還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音樂市場仍存在著更多發展空間。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未來音樂業態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預計能實現破290億元,而隨著互聯網等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我國音樂市場行業不斷涌現新主體,新經濟下的產業鏈主要涉及音樂內容制作、音樂版權、運營傳播等環節。

  現階段,瞄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的也並非隻有蝦米音樂這一個入局者,如VFine Music與快手等公司達成了音樂企服合作、100Audio為多種品牌及商業活動提供音樂版權授權等。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家公司及平台的布局証明了市場可挖掘的空間。

  “蝦米音樂的轉型也能看出國內音樂市場的發展變遷。”在樂評人王樂看來,經過近幾年各大在線音樂平台的拼殺,瞄向消費者的用戶服務已經逐漸進入到存量競爭階段,格局大致已定,且用戶增長規模逐年趨緩,提升用戶付費率方面也需要時間,但此時在商業場景方面,隨著版權保護逐漸規范、技術提升以及實際發展需要,音樂商業場景服務逐漸顯現出較大的需求。

  對於蝦米音樂轉型to B業務,第三方人士則有不同的觀點。於艷娣認為“音螺是to B業務,蝦米音樂播放器是to C業務,業務模式、面向的群體都不一樣,關閉to C業務反而可以為音螺帶來更多話題”。但王超則表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連音樂播放器都沒有了,內容分發從何談起?”

  然而,在實際布局發展過程中,能否制定出更為完善的商業模式,同時保証版權儲備以符合市場所需等方面也是關鍵所在。在王樂看來,目前一個問題在於商用版權的正規使用仍處於前期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規則、定價體系等,還需要經過各方的磨合探索,以找到適合各方的模式。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