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⑤)

——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

本報記者  王  政
2021年01月05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撐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記者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

  補短板、鍛長板、強企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記者: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狀如何?怎樣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

  肖亞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我國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部工業門類,產業規模和配套優勢明顯,產業鏈供應鏈有較強韌性。同時,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一些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風險,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等。這些問題是我們建設制造強國必須要啃下來的“硬骨頭”。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補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產業薄弱環節,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工程化攻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產業共性技術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二是鍛長板。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新興產業鏈,聚焦產業優勢領域深耕細作,培育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強企業。落實好各項惠企穩企政策,推動優化市場環境,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重點工作,為中小微企業添活力

  記者:疫情防控工作中,工信部等部門聯合推出的多項政策“禮包”,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了哪些實惠?2021年工信部為推動中小微企業發展還將採取哪些舉措?

  肖亞慶: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2020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會同各成員單位,做好兩道“減法”和兩道“加法”,幫助中小企業渡難關。

  一是做好稅費“減法”。推動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價格、減免房租等措施為企業減負,預計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

  二是做好欠款“減法”。加大國有企業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清償力度,2020年1—11月,全國累計清償拖欠賬款1841億元。

  三是做好信貸“加法”。實施對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等政策,惠及310多萬戶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14.6萬億元,同比增長29.6%。

  四是做好服務“加法”。2020年1—11月,各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共舉辦服務活動8萬多場次,開展服務630多萬次,服務企業5700多萬家次。

  在各項惠企政策推動下,中小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9%,實現連續4個月累計正增長。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圍繞“政策、環境、服務”三個領域,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重點工作,實現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提升目標。

  一是狠抓政策落實以及環境和服務優化。深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一體化平台,健全中小企業志願服務體系,深入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二是加強融資服務和權益保護。加強政銀企對接,深化產融合作,研究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加強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政策引導。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防范新增拖欠。

  三是實施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力爭通過3—5年時間,遴選公告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實施企業管理創新提升專項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合作,加快形成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融通創新產業生態。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記者:“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如何繼續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

  肖亞慶: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6.6%,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7%。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完善標准體系,強化試點示范,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加快工業設備和企業上雲用雲步伐。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化“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聚焦10個重點行業,形成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爭取在更多工業企業落地。抓好工業大數據發展,構建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要發揮數字基礎設施“頭雁效應”,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有序推動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建設部署和創新應用。發展開源生態,建立企業能夠主導的生態環境。完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體系,加強數據交易、流通、治理等標准的研制及應用,強化數據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隱患。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02 版)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