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道路通勤效率 銀江股份助力杭州打造交通“樣板”

隨著中國整體經濟高速發展,城市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交通擁堵問題逐漸凸顯,備受關注。在有限的交通資源下,合理分配交通空間資源、引導機動車出行和使用,形成有效的“以人為本”策略,緩解交通擁堵,減少城市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耗,是交通從業者需要研究的重點方向。
杭州作為擁有交通治理先行經驗的城市,在2022年即將迎來亞運會,現正處於全市“兩網”建設進入項目攻堅期,伴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私家車出行佔比高,高峰通勤交通和重點區域擁堵加劇。為保障亞運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市民出行獲得感提升,銀江股份根據團體標准《城市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營服務規范》,就擁堵的通勤線路進行了分流,並對出行車輛的路線進行傾向性規劃,制定了高峰時段交通資源優化策略。
優化通勤線路,打通替代道路
基於杭州職住分離的大背景,交通工程師們將典型的發生源與吸引源進行梳理分析,即對住宅區與醫院、商場、CBD辦公區域進行OD(交通起止點)分析。再結合實際交通組織現狀、周邊公共交通工具制定分階段交通控制策略,篩選獲得了市民常規出行的20條通勤線路,涉及富陽、轉塘、濱江、城北、城西等區域往錢江新城、湖濱吳山、武林鳳起方向的線路。
根據出行的OD,對20條通勤線路進行分時分段控制,將通勤線路上的關鍵路口作為轉換節點,對通勤線路分段進行控制,優化路口配時方案及上下游路口的協調方案。
同時,交通工程師們通過對周邊道路的流量分析,對延誤小,流量不大的道路選作為通勤道路的替代道路,將通勤線路上的流量進行分流,並全面打通替代道路,制定替代道路綠波協調方案,平衡交通流量。
分流策略顯現,減輕通行壓力
錢江三橋、四橋作為濱江區去往主城區的重要通勤道路,早晚高峰流量較大,橋面通行壓力大。經分析,望江隧道存在引流條件,故將去往三橋、四橋的部分車輛誘導至望江隧道。
分流后,早高峰期間(7時-9時),望江隧道從三橋、四橋引流近260輛車(同一車牌),流量較之前增加6.3%,一定程度上減輕三橋、四橋的通行壓力。
通勤線路上流量進行分流及優化后,在全市在途量不降反升的前提下,全市的主干道均速、延誤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通勤線路的分流和信號控制的策略效果顯著。
在途量措施採取后,杭州主干道平均最高在途量34.45萬輛,較措施前上升0.86%。快速路小時平均在途量3.35萬,較措施前下降4.28%。
採取措施后,杭州主干道均速27.02km/h,較措施前上升1.24%。快速路均速56.51km/h,較措施前上升1.78%。
延誤指數措施採取后,杭州主干道延誤指數1.33,較措施前下降2.82%。快速路延誤指數1.33,較措施前下降5.06%。
交通資源統籌分配看似是一個很寬泛的目標,實際上,通過團體標准《城市道路交通信號配飾運營服務規范》的知道,可以發現,合理配置與調整交通資源,結合不同場景制定分時分時分段策略,交通空間資源仍能挖潛增效。銀江股份將致力於城市擁堵道路治理,道路控制策略研究,保障市民通勤路線,提升出行獲得感。(趙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