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理性看待社區團購

2020年12月24日08:24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理性看待社區團購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六家互聯網頭部企業代表參加。會議為社區團購行為規定了“九個不得”: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強監管的背后,是對“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作出的正面回應。

  一天時間店鋪遍及36個城市,進價1.6元的土豆賣0.9元一斤……高速擴張、低價銷售的虛擬交易場景成為社區團購的突出特征。當資本之手觸及老百姓的“菜籃子”時,出於前瞻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考慮,“該出手時就出手”可以理解。維護良性、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為菜販留有一席之地……從不同社會主體出發所劃定的九條“紅線”,無疑是對各方利益關切的一種保護。

  不過,社區團購不是“潘多拉魔盒”,相關部門加強監管而非完全取締,也說明了這點。

  社區團購以社區為基本單位,採用先行下單的預售方式,平台以數據為依托集中進行採購,這種規模化、數字化的經濟新業態值得肯定。互聯網平台憑借其掌握的豐富數據資源,可以有效調控生產,從而促進中上游生產端群體的發育,減少市場經濟的盲目性給農民群體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位於下游的消費者角度看,社區團購也存在諸多優勢。通過社區團購可以節約寶貴的時間,而且社區團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物美價廉無疑是最大的亮點。再加上資本的激烈競爭,消費者的獲益程度還會被放大。

  但是,資本具有先天的逐利傾向,這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企業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是表象,其“野心”卻是在流量富庶之地“開疆拓土”,很有可能會帶來壟斷的結果。這一點才是真正需要引起各方注意和警惕的。

  遍地開花的社區團購有弊有利,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監管力度,避免“泡沫下的繁榮”。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