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扶貧“遇見”互聯網 線上線下齊發力

許舜達 張璇 
2020年12月03日08:1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扶貧“遇見”互聯網 線上線下齊發力

  山裡的“土貨”,搖身變為生態產品﹔農民變成“新農人”,主動學、創新賣﹔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變成新農資……近年來,除了傳統扶貧渠道,中國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以數字技術賦能、引領貧困地區各項事業發展。網絡扶貧為貧困群眾致富增收開辟了新渠道,也推動了技術、資本、產品、服務等資源在貧困地區更好落地。

  “線上線下”齊發力

  推動扶貧向縱深發展

  走出可可西裡,翻越昆侖山,進入柴達木盆地,這裡有最烈的陽光,和獨具特色的高原農特產品。11月20日至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揮部把來自海拔2800米高原的枸杞、藜麥、羊腿、土蜂蜜、牛肉干和礦泉水,搬到了2020浙江農業博覽會東西部扶貧協作專區的海西展館。

  另一頭,在電商平台拼多多上,“海西消費扶貧館”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企業“直播走館”活動正在同步進行。這是“線上線下”齊發力,推動中國扶貧向縱深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對中國網絡扶貧工作做出整體部署,正式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4年來,《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的實施,為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插上脫貧致富的翅膀。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表示,在中國網絡扶貧過程中,各大電商平台積極參與,將小農戶與大市場連接,為農產品打開線上銷路,促進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品牌化建設,越來越多農民拿起手機為自家農產品直播帶貨。同時,一批網信企業、社會組織與未摘帽貧困縣達成網絡扶貧結對幫扶項目,涵蓋農特產品在線銷售、遠程教育、電商培訓等方面,持續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通上“信息高速路”

  脫貧跑出加速度

  要想富,先修路。在互聯網時代,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了人們擺脫貧困的“致富路”。

  11月23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在浙江烏鎮召開的2020“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上發布。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中的獨特作用,推進網絡扶貧工程向縱深發展。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調查,收費過高和數字技能缺乏仍是制約互聯網普及與有效使用的主要因素,在最不發達國家尤其如此。如何採取措施提高互聯網不發達國家國民的數字技能,同時解決信息設備和服務價格過高等問題,是彌合世界數字鴻溝問題的重要方向。

  為鞏固脫貧成果,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在27個已摘帽並穩定脫貧的國家級貧困縣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積極探索數字鄉村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一年來,中國數字鄉村建設和網絡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數字鴻溝不斷縮小。截至2020年6月,中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6.4%,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2.3%,城鄉之間互聯網普及率差距進一步縮小。

  直播成了新農活

  農民變成“新農人”

  張加成是甘肅省禮縣的一位農民主播,今年國慶期間禮縣蘋果正迎來豐收,59歲的他和兒子、女兒齊上陣做淘寶主播,直播推介自家種的蘋果。

  張加成高興地表示,一個長假把今年果園的十分之一果子都賣光了。“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晚上十二點,女兒、兒子、兒媳婦換著播,裝貨的裝貨、播的播,效果特別好,7天賣掉了5000多斤蘋果!直播間粉絲也翻倍了。”

  開網店、當農民主播、做人工智能訓練師,用AI技術養羊、養蜂致富……互聯網創造了鄉村致富新模式,帶動了年輕人回到鄉村,用新技術脫貧致富。

  數據顯示,像張加成這樣積極擁抱互聯網的新型農民已達到10萬人,足跡覆蓋中國2000多個縣,僅在淘寶直播平台上就累積開展直播240萬場,平均每天進行1.3萬場公益直播,助力100萬農民脫貧致富。

  湖南省城步縣副縣長劉書軍說,直播更像是電商扶貧的“藥引子”,它開放思想、提供渠道,通過直播引領,可以把當地扶貧產品的供應鏈建設更加完善。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目標提前超額完成,貧困村通光纖比例由實施電信普遍服務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現對832個貧困縣全覆蓋,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7萬億元,規模擴大了8.4倍。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