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5G“牽手”工業互聯網 創新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2020年11月21日09:43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武漢11月21日電 (申佳平)坐上工作台,手握操作杆,點擊啟動鍵,身處武漢的袁師傅就能操控遠在湖南的無人天車,屏幕上廠房內的各個視角一目了然。

這樣未來感十足的場景已經成為現實。5G數字工廠、5G+智慧礦山、工業AI……在20日開幕的“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眾多5G新技術及數據採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數字孿生等應用場景悉數亮相。

11月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參展者正在聽取5G全連接工廠內容講解。(人民網 申佳平攝)

今年是我國5G商用一周年,也是我國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的第三個年頭。在政產學研用多方努力下,工業互聯網成為5G產業應用的主陣地。 5G +工業互聯網所產生的疊加倍增效應,在驅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作用凸顯。

產業布局日趨廣泛

“‘5G+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過程中正迸發出磅礡力量。”

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所言,商用一年間,我國5G發展步穩蹄疾。目前,5G基站已建設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工業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量。據肖亞慶透露,目前,我國建設“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

肖亞慶表示,當前,領先企業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范圍向生產制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已涌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准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等一系列應用成果。

以5G +智慧礦山為例,山西鑫岩煤礦綜採隊隊長郭亞軍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礦井地面已實現5G全覆蓋,井下5G基站也已開通43座,井下中央變電所、水泵房、架空人車等重要地點均可實現遠程操控和全覆蓋監控,大大提高了安全生產能力和工作效率。

11月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參展商正在進行“5G智能採煤”工作演示。(人民網 申佳平攝)

藍海市場機遇廣闊

疫情發生以來,工業互聯網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撐企業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伴隨工業互聯網平台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驅動能力逐漸顯現,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指出,工業互聯網作為一項賦能技術,20%的市場在消費端,80%的市場在產業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與制造技術有機融合,“5G+工業互聯網”引發制造業巨大變革,並將繼續開辟廣闊的應用和市場。

他舉例稱,企業通過“5G+工業互聯網”平台,可以為用戶提供產品定制解決方案,從傳統產品生產工廠轉變為規模定制化生產企業,將實現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雙提升。

數字化轉型已經讓先行者嘗到了“甜頭”。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董明海告訴記者,由2018年實施智能化改造后,企業園區作業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了70%左右,整體產值也由750億元左右提升達1000億元以上。

5G和工業互聯網帶來的融合創新,將有力地驅動價值創造。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同比增長4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2018年的6.7%提升至9.9%。賽迪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以14.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到2022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與工業互聯網、AI,將以三足鼎立之勢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他談到,有數據顯示,5G到2035年會使全球增加13.2萬億美元的產出,對GDP的貢獻增加7%。

仍需堅持中長期發展

“要客觀地認識到,‘5G+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中長期的演進過程。”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原主任史煒表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仍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在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工業改造、支撐技術體系和人才開發等方面仍需加強。

他指出,特別是對於設備等級較為落后的中小制造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形勢依然嚴峻。“目前我國制造業中90%以上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這其中大部分企業現有的設備,尚不具備智能化數字化採集的能力,升級改造的資金與成本壓力很大,企業承受能力不足。”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指出,盡管我國工業齊全,但由於行業與行業之間存在壁壘,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推廣難以能形成跨行業、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徐曉蘭表示,在現階段,應著力解決在不同行業中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問題,總結行業內工業互聯網應用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尋求構建共性問題的標准化解決框架,帶動整個制造業發展新的競爭優勢,打通產業鏈壁壘,實現價值鏈的全面提升。

史煒則建議,要發揮科技引領的優勢,快速推進“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打通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軟件商以及企業生產線的數據鴻溝,真正讓技術融合創新帶動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

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徐曉蘭則認為,應從高層次科技人才入手,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人才庫,培養“5G+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隊伍。

(責編:王仁宏、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