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熙離世 風雨三星路

當地時間10月25日,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在韓三星醫院去世,終年78歲。作為三星集團的二代掌門,李健熙見証了三星從默默無聞到異軍突起的高光之路,也旁觀了三星在全球新局勢下的步履維艱和小心試探。盡管臥榻已久,李健熙仍以173億美元的身價坐擁韓國首富,但其中摻雜的苦與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舵手已逝
在長臥病榻六年以后,李健熙離開了這艘他掌控了近三十年的巨輪。而李健熙的與世長辭仿佛一個隱喻,一個屬於三星集團的輝煌時代也在逐漸拉上大幕。
無論是手機市場,還是存儲芯片行業,三星已經危機四伏。在李健熙逝世五天前,三星在存儲芯片市場的業務遭遇了SK海力士的伏擊,后者拿下了英特爾NAND業務,在這一市場的份額直逼三星。而這,正是三星的重要利潤來源。
危機從李健熙的“淡出”就已經開始。2014年,李健熙心臟病發作,再也沒能參與到公司的實際運作中。直到去世前,他都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其獨子李在镕成為三星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也正是從那一年起,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從30%走低至目前的20%。
在中國市場,三星手機早已從曾經的榜首跌落,如今市場份額僅在1%左右徘徊。回望那個在2013年以18.8%的市場佔有率成功登頂中國最大手機品牌商寶座的三星,隻能唏噓,往事不要再提。
在國際市場,三星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除了競爭對手的蠶食,面對實施出口管制的日本政府,三星也無計可施,李在镕甚至親身前往日本尋求解決之道,然而仍然無法阻止韓國半導體產業元氣大傷。畢竟,日本管制的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是三星生產半導體的重要原料。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形成完整無缺的產業鏈,日本不供貨必然對三星產生負面影響,但也有可能倒逼三星補齊自己的產業鏈。”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
創道投資咨詢合伙人步日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半導體和光電顯示領域,韓國屬於‘后起之秀’,三星電子之所以發展壯大,也是因為李健熙當年抓住了半導體和光電產業發展的機遇。但坦率來說,這幾個高科技產業都是起源於美國,發展於日本,韓國相對來說技術根基和儲備也面臨不足。所以在與日本的科技、貿易博弈中,同樣也沒有太多的籌碼,面臨一個被動的局面”。
臨危受命
“他說話輕聲細語,但隻要李健熙咳嗽,韓國就會感冒。”作為佔韓國GDP 1/5的三星集團掌門人,李健熙曾收獲了這樣的評價。
在家中位列老三的李健熙,原本並非三星第二代掌門的第一人選,而是在政局變幻莫測、父兄反目的情況下,攬下了三星的攤子。
上世紀60年代末,彼時的三星還是一家低質量大規模生產商,其父李秉喆因走私糖精原料一事遭大兒子李孟熙舉報,險些鋃鐺入獄。二兒子李昌熙主動背鍋,替父入獄,不料竟埋下了再次陷李秉喆於不義的隱患。
而在三星電子成立的那一年,出獄不久的李昌熙向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舉報,李秉喆私藏利潤。朴正熙借此大做文章,盡管李秉喆破財消災,但兩次舉報最終將三星集團送入國家手中。
1973年,李昌熙再次向朴正熙遞交了父親多項“違法”材料,此舉徹底激怒李秉喆,下令流放李昌熙至美國,而在劫難逃的李孟熙也經殊死搏斗,最終定居北京。
作為李秉喆最小的孩子,李健熙由此開啟了“子承父業”的征程。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健熙的“火”集中燒在了半導體業務上,通過勸說父親投資半導體業務,李健熙一手推動三星從廉價制造工廠成長為亞洲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1983年3月15日,三星對外宣布,正式進軍半導體產業。
1987年,在李秉喆去世當天,董事會成員全票通過了李健熙出任三星會長的決定,三星也由此進入李健熙時代。此后,在李健熙“成為世界級超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之下,三星相繼打敗了東芝、日立等日本半導體巨頭,成就了如今三星電子在內存芯片、OLED屏幕上的神話。
1992年,適逢中韓建交,李健熙“一擲千金”在華成立了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面對愛立信、摩托羅拉、西門子等老牌手機稱霸的中國市場,李健熙提出要以質量管理和力求變革為核心,鼓吹“新經營”號角,終於在2002年成功打開中國手機市場。
三星集團在聲明中寫道,“李董事長是一位真正的遠見卓識者,他將三星從一家本地企業轉變為世界領先的創新者和工業巨頭,他的遺產將是永恆的”。
調整布局
手機市場有蘋果、華為的夾擊,存儲行業有SK海力士的窮追不舍,再加上全球緊張的貿易局勢,三星引以為傲的兩大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如今,李健熙唯一的兒子李在镕正統攬三星業務。南下越南,正是李在镕親歷親為的計劃之一,也是三星面向未來的戰略。
據統計,自2008年三星以6.7億美元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以來,2008-2018年十年間,三星共耗資173億美元,在越南建成了8家工廠和1個研發中心。2019年,李在镕還會談了越南總理阮春福,規劃三星未來的投資計劃。今年3月,三星宣布,預期在2022年,在越南建成三星在東南亞最大的研發中心。
北京商報記者向三星集團咨詢了越南在三星布局中的戰略地位,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步日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三星投資越南建廠,沿襲的是當年投資中國的策略,即尋找勞動力成本低的區域來實現產業鏈補足。
畢竟,成本曾是三星退出液晶面板市場的主因。2009年以來,隨著中國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兩家液晶面板企業的崛起,三星被迫退出,如今,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已居於全球前兩名。
相較於中國市場的日漸上漲,越南低廉的勞動力、土地成本更有利可圖。此外,越南政府還提供了優厚的外資待遇,如長期無償向外企提供生產場地,免除經營初期四年的法人稅。
而在奔向越南的同時,三星在華的布局也處於持續調整中。繼2019年關停在華最后一家手機工廠,今年8月,三星又宣布關閉其在華的最后一家電腦工廠。近日,三星還決定在11月關閉在華唯一一家電視機工廠。坊間紛紛傳言,三星疑似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不過,之於三星,中國市場仍然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據統計,三星在華高尖端產業投資比重從2012年13%上升到了2019年的72%。對此,項立剛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產品市場,對各種各樣的芯片的需求非常大,三星和中國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更多的生產基地,將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對三星的發展具有正面意義。
步日欣向北京商報記者解讀稱,“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同大多數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布局一樣,三星在中國的投資同樣也在進行戰略調整。戰略調整並不代表退出中國,三星在國內的投資‘有進有退’,中低端的加工制造組裝業務正在逐步收縮,如部分電子組裝產線、LCD面板線等,都已經逐步關閉或者規劃關閉。而一些高精尖的電子產業,比如三星的核心存儲芯片業務,還在加大力度積極布局。三星的這種投資策略的調整,也是順應國內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由中低端的制造業向高端產業轉型的趨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