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從國慶生活今非昔比 看數字基建“中國速度”

2020年09月30日13:59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國慶即來,身未動,心已遠。一場全民參與的國慶籌備,早已在“數字終端”悄然開始:

機票、火車票、景點票,早已躺在旅游網站的“待出發訂單”﹔早秋美衣、時尚穿搭、運動裝備,也在快遞包裹裡即將到達﹔新聞APP、微博,推送著國慶出行智能交通提示、溫度提示﹔不用說,一場以“億”為單位的國慶美照、居家美食秀、晒手環運動數已蓄勢待發……

“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如今的我們,已經很難想象雙節大假裡,沒有手機可怎麼辦。

這背后,短短二十年,我國數字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迅猛發展,全球矚目的“中國速度”既改變了我國科技的國際地位,更切實改變了國人國慶生活的點滴。

二十年前,恍如隔世

時光倒流二十年,在那個旅游信息匱乏的年代,國慶時最流行的旅游項目,應數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熙熙攘攘,熱鬧非常,唯一遺憾是沒有今天的“隨手拍”:那時的小靈通或諾基亞、摩托羅拉功能機並不支持,也沒有微博、朋友圈可供上傳。

要說娛樂休閑,除了走親訪友,就是拿家裡的錄音機、VCD、DVD、mp3、手持游戲機消遣一下時間。

2001年,經濟實力的逐漸強盛,已讓我國成功申奧,可那時我國的數字化建設卻仍處於幼年。即使面對“申奧成功”這一幸福時刻,熱血沸騰的青年弄潮兒們,也唯有到線下,手舉報紙,才得以共聚抒懷。

而在21世紀即將到來前的1999年,國內還有場“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很有意思,在隻有網絡、現金、電子貨幣的情況下,愛上網的年輕人能否生活下來呢?但受測者要麼折騰一天才網購訂到貨,要麼在受餓25小時后唯有離開比賽,最終“目前網上購物不足以支撐生存”成為結論。

2000年,CNNIC發布報告統計,截止1999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數僅350萬台,撥號上網還是主流上網方式﹔上網用戶人數僅890萬,不足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七。

這年,門戶三劍客剛剛立穩腳跟﹔馬雲正苦於剛成立不久的阿裡巴巴的財務危機,淘寶網遠未孕育﹔李彥宏才躊躇滿志地回國建立百度﹔馬化騰才將QICQ剛剛改名QQ﹔通信大佬余承東、陳明永、雷軍還堅持在傳統電子、軟件戰線,手機終端尚未納入日程。

互聯網春風正孕育一切,移動互聯時代遠未到來。

數字基建,速度驚人

20年,100倍!

我國數字基建飛躍式發展,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是20年前的一百倍有余,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而移動互聯網人數,也從零飆升到8.97億。

日行千裡的中國速度背后,離不開網絡基礎、硬件、軟件的三方齊飛。

網絡基礎鋪設方面,我國二十年間經歷了從起初的電話線撥號上網,到寬帶端口,再到光纖的發展歷程,在“寬帶中國”戰略指導下,截止2019年12月底,我國光纜線路總長度已達4750萬公裡,網絡速度也不斷提升, 100Mbps及以上用戶已佔總數的85.4%。

更讓人興奮的是移動通信標准領域,從3G時代的跟隨,到4G時代的參與,再到5G時代的引領,我國通信科技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據IPlytics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1日,中國廠商的5G標准必要專利(SEP)佔三分之一,領先美國、韓國、日本、芬蘭等。其中,華為領跑5G標准必要專利及標准技術貢獻量,已宣布5G專利族為3147個,位列第一﹔中興、OPPO、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分別位列第三、第十一、第十二名。

當然,這也離不開我國手機產業白手起家,竿頭日上。2004年華為第一款手機華為A616上市﹔2008年,OPPO第一款手機“會微笑的”A103上市﹔隨后,vivo、小米相繼入場﹔正是以中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國產手機業,在十余間,改變了我國長期被歐美日韓手機產品主導的市場困局。

2014年,小米以13.7%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成為我國市場份額第一,2016年OPPO又以7840萬部出貨量和16.8%的市場份額問鼎中國市場冠軍,數年前海外品牌佔據頭把交椅的舊日風景不再。

2016年同年,華為、OPPO、vivo分別以1.393億台、9940萬台、7730萬台,位列2016年全球出貨量前五名。從此,我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前六中穩穩佔據四席,風雨無改。

軟件服務方面,我國更扭轉了創新乏力的局面,成為了全球網絡科技的風向標。

21世紀初期,淘寶、京東,相繼誕生,國民日常消費從“菜籃子”,變成了“購物車”﹔隨后,高德、滴滴進入視野,使得陌生城市裡的開車、乘車,也盡在掌握﹔2010年后,美團、餓了麼更是讓外賣點餐成為日常﹔期間,大眾點評、攜程等也成為人們的出行指南,微信、支付寶更是包攬了從社交溝通到生活消費的種種。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國內市場APP共計367萬款,更不乏用戶上億的國民級軟件。

當下,我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已達30.8小時。今年1-5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611億GB,這裡每個GB都是國人智能生活的剪影。

夯實能力,惠及世界

2001年11月,我國在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從此,我國的數字化建設就與世界息息相關,並隨著我國數字力量的強盛,惠及全世界數字公民。

得益於5G的領先,來自中國的通信企業正積極在世界各地幫助搭建先進的5G網絡,布歐洲、美國、非洲、亞太等地。我國手機終端廠商的5G手機,也助力全球消費者搶先體驗到5G網絡的極速感受,如OPPO於2019年5月於瑞士發布的Reno 5G版在歐洲5G商用剛起步時就在當地市場嶄露頭角。

全球一盤棋,已經成為我國科技企業的基礎戰略之一,一款好的科技產品,需求洞察根植當地,但從研發、裝配、檢驗卻處處體現著中國科技的全球協作精神。以OPPO為例,在十六年間已經覆蓋全球四十以上市場和地區,並在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均設有海外智能制造基地,在全球有6大研究所、4大研發中心。

截至2020年6月,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4.9萬件,授權數量超過1.9萬件,PCT專利申請量2019年位列全球第五,這都與立足於全球視野的洞察與協作網絡密不可分。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數據,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繼續上升3個名次,排至全球第14位。我國科技公司在人才、專利等內核實力已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源生於我國國情的科技創新也讓海外消費者感到驚喜,目前OPPO VOOC閃充用戶突破1.57億人次,而125W超級閃充再次刷新紀錄,將閃充時間縮短至20分鐘左右。

如今,我國手機終端企業又承擔起萬物互聯入口打造者的歷史使命,打破“手機制造者”的身份,進入AIoT大力發展期。這在華為被稱為“1+8+N”,在OPPO被喻為“萬物互融”,以“個人場景+垂直場景+融合場景”的三圈場景開始拓展多智能終端生態。

“中國”字頭軟件的影響力,也當任不讓。2020年第一季度抖音海外版TikTok成為全球單季度下載量最大的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超過20億次,多次登上美國、印度、德國、法國、日本、印尼和俄羅斯等地App Store或Google Play總榜的首位﹔此外,我們熟悉的微信、支付寶也覆蓋了全球各地,微信國際版Wechat全球用戶過10億,支付寶全球用戶已逾13億,全球近百國家和地區都可以享受來自中國科技的便捷。

我國數字基建成效,已經潛移默化地助力於全球公民的網絡、硬件、軟件普及及升級。

“中國速度”並非只是數字上的追風逐電,更是我們每個國民日常生活的漸入佳境。當我們對一次次創新“視而不見”,數字生活已然飛入尋常百姓家。 (楊虞波羅)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