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戴佳
2020年08月27日07:56 | 來源:檢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10年,湖南的王先生去世后,其妻子要求騰訊公司提供王先生的QQ郵箱密碼,以便整理丈夫保存在郵箱中的兩人照片留作紀念,被騰訊公司以QQ號碼不屬於法律上遺產的范疇予以拒絕。

  2012年,淘寶店鋪繼承案中,原告作為已故店主親友希望繼承店主生前創辦的虛擬店鋪,而淘寶網規定,店鋪隻有在法律規定或法律文書裁定且淘寶網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被繼承。

  社交賬號、網絡財產、網游裝備、虛擬貨幣……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逐漸向虛擬空間拓展,包羅萬象的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來繼承?實踐中爭議不斷,日益受到關注。

  民法典總則編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繼承編第1122條則明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民法典對遺產范圍的界定可視為虛擬財產可以被認定為遺產而繼承的信號。”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檢察官助理戴哲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興財產,逐漸成為信息化時代中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財產不僅具有財產的一般價值屬性,更具有精神價值。虛擬財產可繼承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妥善維護繼承人的繼承權利。

  記者注意到,此前繼承法第3條中將遺產范圍列舉為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林木、文物、著作權等,而民法典則將遺產繼承的范圍採取了概括的方式。

  “列舉挂一漏萬,現代社會財產形式層出不窮,概括性規定更加靈活,具有更好的涵攝力,開放性更強,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的需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私有財產和社會生活變化的需求。”戴哲宇說。

  戴哲宇認為,從內涵上看,虛擬財產依附於虛擬世界,是以數字化形式存在且能為人力所支配兼具競爭性、永久性、互聯性和用戶可使其增值性的信息資源。從外延來說,虛擬財產主要分為賬號密碼型,如QQ號、游戲賬號、微信賬號等﹔信息資料型,如網絡通訊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信譽型,如淘寶網店等級、個人網上積分下載權限等﹔虛擬貨幣型,如游戲金幣、QQ農場的虛擬貨幣等﹔游戲裝備型,如網絡玩家獲得的武器裝備設施等。

  “網絡虛擬財產的類型必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擴展。虛擬財產繼承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問題。”戴哲宇表示,現行司法實踐中,法官僅能採用實用主義態度,通過大量裁判說理的方式,個案討論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並不能形成廣泛適用的裁判規則。民法典繼承編擴大了遺產的范圍,將遺產范圍的界定改為了概括式,可以統一裁判思維,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

  相關視頻

(責編:趙超、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