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浙江篇

在細小處“繡花” 精細化治理讓杭城越智慧越溫暖

申佳平

2020年08月21日09:23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凌晨5點,杭州市下城區的街道上,黃紅梅准時開始了一天的清掃,這已是她在這裡工作的第26個年頭。

最近一年,她的工作變多了,不隻要做環衛保潔,還要協助管理市政、交通、停車、垃圾分類等12項不同領域。

工作看似變多了,工作量卻沒有隨之增加,而工作成果更是亮眼了——城市街道卻更整潔、更有序了。

這一切改變,源於一個“班”的成立和很多“幫手”的到來。

今年4月,杭州市下城區“兩廣一路”城市精細化管理“紅旗班”正式上崗,專用手機預警、智能清掃機器人、高溫蒸汽噴槍、管家式保潔車……黃紅梅由一名傳統的“藍領”環衛工升級成了協同機器、智能化的“灰領”城市管家。

杭州市下城區“兩廣一路”城市精細化管理“紅旗班”城市管家黃紅梅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人民網 韓基琛攝

“精細化管理開始后,我們的工作比以前幸福多了。”黃紅梅對記者感嘆,“我在這片街道已經工作了26年,以前一把掃帚、一塊抹布要掃一條街,現在用上了高級作業器具,我們更輕鬆了,街道反而更整潔了,行人也更舒心了。”

杭州市下城區“兩廣一路”城市精細化管理“紅旗班”的城市管家正在清掃街道。人民網 韓基琛攝

近年來,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杭州在細小處做“繡花”文章,用細心、耐心、巧心關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城市大腦建設,走出了一條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數字治理之路。

在“紅旗班”的指揮中心大屏幕上,記者看到各類城市家具正在反饋實時數據:延安路496號杭州銀行北廣告牌傾斜預警、天水街道非機動車違停、2個果殼箱發生滿溢……杭州市下城區城市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張毅恆告訴記者,目前該區域73隻果殼箱、193個樹穴、375米護欄7段、4個宣傳欄、35個停車場、41個立面幕牆均已納入實時監管。

杭州市下城區城市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張毅恆向人民網記者介紹杭州市“兩廣一路”“紅旗班”管理平台。人民網 韓基琛攝

“區域內有任何風吹草動,指揮中心都能第一時間知曉。”張毅恆以路面破損檢測為例介紹稱,通過對100台出租車加裝手機傳感器,指揮中心通過算法和大數據,即可實現對區域內道路的坑洞、沉陷、裂縫等16種病害進行實時監測。

“這個道路健康生態監測系統是我國首個在城管領域的區塊鏈應用。系統一旦檢測到路面破損,再借助城市大腦進行採集、回傳、分析,市政部門即可前去處理。”

從街道到區縣,再到市級中樞,一條條數字信息在各部門間往來穿梭,勾勒出一副完整的智慧城市圖景。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章琪向記者介紹,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基本構建“中樞系統+部門(區縣市)平台+數字駕駛艙+應用場景”的城市大腦核心架構,建成了橫跨省市縣各級的148個數字駕駛艙。

“人民群眾的痛點、社會治理的難點,才是城市大腦建設的起點。”章琪認為,讓城市變得更智慧、更聰明,不能簡單地匯聚海量數據,形成一根根無用的“數字煙囪”,而應該著力推進數據協同交互、流程再造,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場景化感知。

聚焦改善令市民不滿的交通狀況,正是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起點。

據了解,自2016年起,杭州城市大腦通過整合在途車輛數、擁堵指數、延誤指數等多項數據資源,不斷提高治理效能效率。目前,杭州交通擁堵排名從2014年的全國第2位已降至去年的第35位。

以人為本,靶向發力。在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的道路上,杭州加大創新,打造出以“親清在線”“民生直達”等為代表的數字應用場景,正在釋放從惠企到民生再到基層治理的誠意和真心。

杭州西北部的西湖區三墩鎮聚集了眾多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居民中企退人員、殘疾人、高齡老人等困難人員基數較大,佔比達19.5%。一直以來,面對如此眾多的補助對象,當地在惠民政策落實方面承受較大壓力。

如今,在城市大腦中樞系統的統一指揮下,涉及公安、民政、殘聯、人社、衛健等多部門的端口數據可實現協同匯集、集中運算,讓老百姓享受“零紙質材料、零申請、零等候”的“秒達”政策服務。

圖為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數字駕駛艙,其對接杭州市城市大腦西湖平台。人民網 韓基琛攝

單身母親馮曉娟對於補貼發放的變化感觸頗深。“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真的挺忙的,以前需要交各種材料,現在不需要了。”她告訴記者,7月份自己先是收到了一條物價補貼短信提醒,隨后卡上就多了500多元人民幣。

單親媽媽馮曉娟向記者展示自己當日使用物價補貼購買的食物。人民網 韓基琛攝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杭州城市大腦有力推動著城市的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多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場景相繼誕生。這座城,正在變得更智慧、更溫暖。 

(責編:申佳平、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