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AI加速滲透千行百業,人才缺口如何補足?

許雋
2020年07月31日08:06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AI加速滲透千行百業,人才缺口如何補足?

  近年來,人工智能作為“下一個十年”最先進的科技手段之一,正加速滲透到千行百業,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據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帶動中國GDP增加7萬億美元,為全球經濟活動創造13萬億美元的收入。

  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普及,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援引機構數據,稱國內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在500萬人以上。國內缺乏怎樣的AI人才?如何快速補齊人才短板?7月27日,華為雲舉辦TechWave人工智能專題日,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世鵬、華為雲人工智能領域總裁賈永利等共同圍繞人才培養及其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記者:從國家和城市的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入手,AI可以做些什麼?

  李世鵬:疫情期間,國家推出有關“新基建”的全新計劃,我覺得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事實上,今天中國在面臨數字經濟轉型的時候,非常需要新型基礎設施,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支持。因此,我們需要建設大量能服務於各行各業的基礎平台。未來,我們會攜手社會各界共同建立各類人工智能的平台,並通過這些平台,去賦能交通、機場、氣象、交警、醫療、能源等各個領域。

  記者:AI如何更好地進入到生產環節中?

  賈永利:AI要深入到各行各業當中,決定成敗的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是行業決策者應該認識到,AI是能夠進入到核心生產和核心應用裡的。很多企業看到同行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AI技術,也選擇原樣照搬,但其實它沒有找到企業生產系統最本質、最突出的矛盾。事實上,隻有從業者自身才最懂自己所處的行業,他隻有找到了自身生產系統內最關鍵的矛盾點,確認這是不是用AI的手段才能解決,才能真正讓AI為企業賦能。

  第二,是要找到一個結合點,實現行業知識和AI的結合。在工業等其他相關領域,機理模型是由理論指導的,不是純靠數據驅動的,是非常確定的。如何將確定的機理模型指導下的算法,和相對靈活的AI算法、數據驅動的算法實現有機配合,從而實現整體精度更高,解釋性更強,更可靠,是在行業裡落地AI的非常關鍵的點。

  第三,行業要重視關鍵數據的獲取、保護和應用。我們過去歷史上的系統都是結果性的數據多,過程的數據少。這是因為我們過去不知道過程數據有什麼用,所以都沒有採集,或者說有些核心的裝備它不給你採集,就沒有留這個接口。不過,很多行業其實要想做好AI,首先要解決的正是這些關鍵數據如何獲取到,以及怎麼保護好的問題。

  記者: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AI人才現狀?

  李世鵬:教育問題,可能是人工智能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我們知道,大家常說的人工智能有三個要素:數據、算法跟算力,很少有人會提到人才。但我個人認為,人才的缺口可能才是我們現在整個國家,在人工智能裡面的最關鍵的一點。

  記者:AI人才應該怎麼來培養?

  李世鵬: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方面,我們至少需要三個層次的人才:

  第一個層次,是具有AI思維的管理者。管理者自身必須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擁有AI Thinking,就是AI思維。這樣他身為管理者,在去管理、決策的時候,才會聯想到目前已有的AI解決方案和工具,才會懂得如何在實際應用中恰當、合理地去布局AI。

  第二個層次,是AI技術的研究者。相比較管理者,他們在算法上的研究更深一步,對於AI算法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逐漸擺脫對大數據的過度依賴等的議題有更深入的思考。事實上我認為,是否擁有足夠多、足夠優秀的AI研究者,也是中國未來能否在人工智能領域超過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的一個關鍵因素。

  第三個層次,是把行業數據拿到AI平台上解決行業難題的工程人員。這也是我國非常缺乏的一類AI人才。隻有工程人員懂得如何把自己行業裡面的數據,應用到相應的AI平台上,去解決自身的行業問題。因此在AI加速滲透到各行各業的過程中,這一類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華為對於AI人才梯隊的培養,有怎麼樣的一些計劃?

  賈永利:事實上,華為一直踐行普惠AI的一個理念,所以針對AI人才培養非常重視。

  從2018年開始,華為就提出了AI“沃土計劃”,針對高校,還有更廣大的開發者,通過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學會AI,讓大家更好地去應用AI。

  我們希望在5年內,在150所學校能夠共同開展AI的一些課程。目前,華為已經聯合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哈工大等,今年我估計應該有超過40所學校能夠把AI的課開起來。

  與此同時,華為公司也充分發揮“全棧”的能力,將芯片、軟件基礎框架,以及應用開發的程序框架提供給高校,引導高校人才借助華為的工具來編寫內容,做研究創新。我們還會與高校共同舉行一些比賽,並且針對在AI領域有特長的學生做優招等。

  另外更廣泛的是,我們也在面向廣大開發者做人才培養。比如說我們在華為雲上就有針對廣大開發者的免費體驗的AI的課程和系統,開發者不需要花錢就可以體驗一個AI的程序怎麼做出來﹔我們也給會給一些AI的初創公司等等提供AI權益。

  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幫助超過100萬的開發者真正用得上AI,會用AI。

  南方日報記者 許雋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