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中國鄉鎮數字化抗洪 湖北橫車鎮搭“防汛釘”渡洪汛難關

2020年07月24日17:25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從“數字化抗疫”到“數字化防汛”,全國各地政府不斷探索數字化治理的創新模式。此輪防汛抗洪中,數字化科技成為應急管理的利器。從汛情監測預警、搶險指揮調度到災后恢復等各環節,“防汛釘”整合應急管理數字化技術,提高協同作戰的敏捷性、高效性,提升搶險救災綜合效益。

橫車鎮,一個坐落在湖北黃岡市蘄春縣的鄉鎮。由於並不沿江,近十幾年也從未遭遇大型的洪澇災害,在7月8日前,橫車鎮的黨員干部群眾也並未想到他們也會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

防汛搶險,橫車鎮用釘釘爭分奪秒

7月8日凌晨,橫車鎮在一夜暴雨后,各地洪汛突然爆發。烏石山村桔子山水庫的水位急速上漲,存在潰壩危險,同時村裡內河七一河的河水漫過了水堤,已經出現2米多小潰口﹔涼崗村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現象,周邊3戶16位村民在影響范圍內﹔暴雨沖刷將道路下方路基掏空,出現路面塌陷﹔河水漫灌,全鎮各村農田被水淹沒……橫車鎮鎮區和下轄48個村無一幸免。

集中爆發的險情,對防汛指揮工作挑戰巨大,如何及時實現人力配置和快速調度到一線?橫車鎮組織統戰委員張圓介紹,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打開干部釘釘群,群中發送DING消息。

他說,“抗汛搶險要的是爭分奪秒。我們當天鎮上有50多名干部,又緊急調度了各駐點村干部,總計150多人。如果採用以前短信電話聯系、再一一確認的調度方式,效率太慢。利用DING,幾秒鐘就能快速通知所有人,如果未讀就繼續短信、電話DING,可以保障通知到位、指令觸達。”

接通知后,鎮裡和各村干部迅速集結在群內響應,展開搶險部署、人力調度和快速執行到位:烏石山村干部分兩批相繼到達水庫,挖開泄洪道,並堵住內河河堤缺口﹔涼崗村駐村干部和村干部帶團緊急轉移山體附近16位村民﹔受災道路拉上警戒線,等候退水后集中處理﹔同時各村、各河段安排人力定點巡查……一個個指令落實下去,險情陸續被解決。

全民參與,建防汛數字堤壩

據介紹,鎮上還同步安排村干部在各村的村民釘釘群,發布群公告將防汛安全知識推送給村民,提升老百姓在汛情面前的防護意識和能力,並號召各村村民發現風險及時預警上報。

當天,因多次強降雨造成了當頭壩外岸滑坡58米,許崗村八組村民宋秋華發現險情后,立刻拍了視頻發到村裡的釘釘群。

當頭壩距蘄河僅100米左右,上游為落馬橋水庫五斗河和株林陳應垅河交匯。如果此處潰壩,將危及馬畈片區蔡畈、周橋、新洲、攏船頭、胡嘴,許崗共6村11500人的生命安全和近萬畝農田的農業生產。

鎮村干部看到信息后立即趕赴現場並查看險情后,第一時間組織村民轉移和除險搶修。據事后統計,許崗村共投入資金5萬余元、人力80余人次、大型機械車輛10余台班,編織袋500條、石料240方、油布175米、排澇水泵6台等用於搶險救災。

許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許向東表示,“今年雨量大而急,防汛工作很緊張,但是今年有了鄉村釘釘,村干部都能及時掌握汛期信息,駐村干部、村干部、村民齊心協力,密切關注汛情,一旦有危險,及時做好疏散撤離工作。”

從7月8日起的一周時間裡,全鎮總計陸陸續續接到30多起緊急險情,有村干部巡檢發現的,也有老百姓主動反饋的。而險情信息的及時獲取、處置人力的及時調度,給此次防汛搶險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前也沒那麼深刻的感覺到釘釘的特別,防汛面前,DING、已讀未讀、視頻會議、公告通知、定位簽到等的價值更為凸顯。越緊急越重要,利用釘釘,將全鎮近10萬人的溝通、協同能保持在一個節奏上,讓防汛搶險工作能調度高效、指揮精准、處置有力。”張圓說。

從辦公、民生到抗疫、防汛 釘出一個數字化鄉村

據了解,橫車鎮從2018年6月開始採用釘釘,“戰疫”期間,釘釘成為政務辦公和村裡事務的核心根據地,而后逐步搭建鄉村釘釘、防汛釘等方案,從基層政務辦公、黨建到三務公開、村民互動等均實現在線。

目前,橫車鎮數字化鄉村共有24274用戶,48個村以戶為單位入駐,村裡發消息能直達到每一戶,同時為了打破村與村之間的信息“壁壘”,還創建了“橫車鎮圈子”,該圈子能同時關聯橫車鎮48個村,鎮裡村民互動、政策發布可以觸達每一位村民。在防汛期間,鎮裡所有人在“圈子”上發布的防汛信息,48個村所有村民能第一時間看到,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為鄉村治理賦能。

類似的數字化防汛,也發生在浙江台州市的三門縣、杭州蕭山區的臨浦鎮,三門的防汛釘、臨浦的平安釘,僅在應對洪汛時得以高效指揮應急,還實現日常地方治理的效益提升。

據悉,“防汛釘”為阿裡釘釘推出的防汛解決方案,目前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已率先啟用。方案以“在線”為核心,通過組織、溝通、協同、管理的全面在線化,促進防汛信息快速流動、全面共享,實現政府和企業防汛工作“快准穩”。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