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

2020年07月17日16:29 | 來源:海外網
小字號
原標題: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

  如今,在田間地頭用手機下單,城裡的正品好貨就能直接送到村裡。跟城裡人用一樣的價錢,買一樣的商品,在農村,收快遞已經像“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成為過日子的一部分。

  潤物細無聲。短短六七年時間,開進農村淘寶鄉村網點的快遞貨車越來越多。在這背后,是一張業已成為農民生活基礎設施的農村快遞網絡。截至2019年,農村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95.22%。

  雖然生活已經離不開這張農村快遞網絡,很多農村消費者也並未意識到,快遞下鄉的設計者與推動者,是人們熟悉的馬雲。這是一個阿裡巴巴各業務板塊集團軍協同會戰的典型案例:以2014年開啟的農村淘寶商流為驅動力,菜鳥網絡用短短幾年結成一張遍布全國鄉村的智能物流網絡。

  2019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阿裡巴巴農村戰略的升級,菜鳥正在編織一張全新的鄉村物流網絡:從數據、技術與股權的融合入手,將快遞公司的鄉村基層網點連接成一個網絡,進行共同配送。

  這張全新的鄉村物流網絡,不僅要讓正品進村,還要讓農貨進城。甚至也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農產品運進城,還要利用阿裡巴巴的電商資源和鄉村共配網絡一起“運銷一體化”,幫助農民把優質農貨賣進城裡。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一個長在農村公路上的新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悄悄滋長。

  村淘:電商播種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裡,收藏著一個馬鞍,兩邊凸起的地方已經磨損嚴重,紅色的系帶也因為長期使用而發白。這個被使用了12年的馬鞍,原主人王順友,是四川涼山州木裡縣的一名鄉村郵遞員。

  從縣城去鄉裡沒有公路,他送件要先翻越海拔5000米、半年會被冰雪覆蓋的梁子,再走進海拔1000米、最熱時氣溫高達40攝氏度的雅礱江河谷,途中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溝梁。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

  現在,這樣的“馬班郵路”已經在中國大陸消失。2020年6月30日,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涼山州布拖縣的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公路通車。至此,中國正式實現村村通公路。這背后,是超過400萬公裡的農村公路網絡的建成。

  伴隨著農村公路體系的延伸,另外一個農村的基礎設施也在悄然生長,那就是電商物流網絡。

  2009年出台的《新郵政法》賦予民營快遞合法身份,四通一達、順豐等民營快遞不必再東躲西藏,開始加速在廣大城鄉地區結網設點。

  在當時的廣大農村,網購還是城裡人時興的新鮮事物。淘寶上雖有少量農村用戶,但產生的物流訂單量並不足以養活規模化的快遞網絡,鄉村快遞網點以零星狀態存在。

  由於沒有網購產生的物流訂單,所以農村快遞網絡建不起來﹔由於沒有農村快遞網絡,收快遞不方便,造成農民對網購望而生畏。這是一個死循環。

  破局的轉折點發生在2014年。是年,阿裡巴巴明確將農村戰略作為重點方向之一,同年10月成立農村淘寶項目。一個十幾平米的屋子,幾個貨架,一台連著網線的電腦,“村小二”幫村民上淘寶代買商品,幫他們在淘寶代賣農貨。

  農民在電腦上學網購的同時,另一支基礎設施部隊也在廣大縣、鄉、村快速推進,搭建起一張物流網絡:菜鳥鄉村物流的紅旗所插之處,就是農村淘寶的服務范圍。

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2)(1)1261.png

  (2017年9月,菜鳥鄉村貨車行駛在通往雲南西雙版納景洪的一個小村落勐宋的彎曲山路上)

  菜鳥:筑路鄉村

  如果說農村淘寶是中國鄉村數字化的“播種者”,那麼菜鳥則扮演著“筑路者”的角色。

  為什麼不能用快遞公司現成的農村網絡,而要另起爐灶結網?因為,快遞公司的農村網絡,與這數萬個村點的網絡並不能完全吻合。

  沒有路,那就自己修路。針對農村淘寶的商業模式,菜鳥量身打造了一個二段網絡:先在縣城招募合作伙伴建立縣倉,商家將快遞從全國各地發至縣倉后,第一段旅程結束。第二段旅程以縣倉為起點,每天一班的本地化車隊,會將快遞從縣倉運往村點。

  2018年9月,在新疆青河縣的薩爾布拉克村,中蒙邊境草原上的哈薩克牧民胡薩音·哈力都拉,在氈房裡收到了妹妹阿曼古麗幫他網購的越野摩托車。他騎著新買的摩托車,開始了每年一度的夏季轉場。

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2)(1)1620.png

  (新疆青河縣的薩爾布拉克村,哈薩克牧民胡薩音·哈力都拉騎著網購的新摩托車,開始了每年一度的夏季轉場)

  今年28歲的阿曼古麗是一名“90后”,2015年畢業於烏魯木齊一所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在電視裡看到阿裡發展農村業務的新聞后,她回到村裡,當上了薩爾布拉克村的村小二。僅在2017年一年,她就幫村民代購了100多輛摩托車,這些車就是從菜鳥青河縣倉運來的。

  菜鳥青河縣負責人馬琦是一名“95后”。2016年12月,通過貸款加上找親戚幫忙湊了23萬元后,他租下縣裡一處250平米的倉庫,買了兩輛物流車。自此,青河縣的50多個村子通了電商物流。

  短短三年時間,菜鳥在全國29個省份建立了700個縣點、3萬個村點。“多遠的期待,都能抵達。”物流網絡的完善,給農村送來了“外面的世界”,更送來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2)(1)1976.png

  (每天清早,菜鳥青河縣倉的3輛鄉村物流車,會把快遞送往全縣50多個村子)

  快遞:升級共配

  僅在2019年1-4月,農村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超過30%,比城市高出7個百分點以上,服務農產品銷售超過1200億元,支撐農村網絡零售額接近5000億元。

  這些驚人的交易量,由菜鳥鄉村網絡和各快遞公司的鄉村網絡共同托起。但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即便農村的快遞業務量在飛速增長,各大快遞公司在農村仍是苦苦掙扎求存,“送一單、賠一單”,生存全靠基層網點硬扛,以及快遞總部持續不斷的補貼。

  由於農村用戶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加上快遞價格偏低,導致農村快遞價格與成本普遍倒挂。因此,快遞公司聯合設立經營網點,降低單個快遞公司的經營成本,成為行業共識。

  這導致在快遞在城市與農村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景象:在城市,各大快遞公司充分競爭,甚至不惜以價格戰的方式爭奪市場﹔而在農村,由於大家都“吃不飽”,不得不抱團求生。

  菜鳥鄉村的共同配送項目因此誕生。菜鳥與快遞公司合作,將后者的縣鄉村網點融合為一張共配網絡。

  在總部,菜鳥與申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合資成立溪鳥物流科技公司,向鄉村共配網絡輸出“溪鳥技術系統”。

  在基層,縣域快遞公司自主成立合資公司,建立以縣域快遞共配中心和鄉鎮共配網點為依托的農村共配網絡。通過分撥場地的統一選址和規劃,實現快遞包裹處理場地、流水線集中統一,實現成本核算、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在湖北省南漳縣,借助菜鳥鄉村共配解決方案,當地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百世5家快遞企業融合成一家合資公司,不僅把設備、場地、人員等合並,還把經營、財務都統一起來,共用一個共配中心,5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包裹集中在這裡進行分揀、操作。

  而“溪鳥技術系統”實現操作系統統一化,所有包裹得以在一套信息系統上流轉處理,大大提高了快遞處理效率。

  上行:“高速公路”

  “寶寶們,沒有貨了,我們縣的木耳都被你們買完了!” 2020年4月21日晚上,柞水縣副縣長張培在淘寶直播間向網友致謝。

  主播李旭瑛所在的店鋪,兩天產生的物流訂單量,相當於日常10個月的量。菜鳥鄉村小二組織柞水縣共配中心的力量上門幫助發貨,該店鋪順利在7天內將天量的貨平穩發出。

從馬班郵路到包裹下鄉:農村快遞進化史(2)(1)2889.png

  (2020年4月,菜鳥鄉村位於柞水縣建立運營的共配運營中心,正在對外運輸當地農貨)

  菜鳥、圓通在柞水縣牽頭建設的共配中心,也是當地農貨上行的始發站。2019年全年,菜鳥鄉村物流幫助陝西省農民運出黑木耳、香菇、臘肉等農產品超過170萬噸。

  柞水是全國農村的縮影。依托這張正在迅猛展開的共配網絡,菜鳥鄉村在2019年聯合淘寶直播發布“百靈鳥”計劃:未來一年開通1000條以上農產品上行“高速公路”,支持100名快遞小哥成為100個縣的村播助農大使,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

  不僅要送出去,首先要賣出去,才能真正幫助農民解決問題。菜鳥鄉村正在嘗試“農村找貨+電商賣貨+共配運貨”的新模式:成立專門的農產品尋源團隊,深入全國村庄尋找優質農貨,再幫助農民對接阿裡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聚劃算、盒馬、大潤發、淘寶特價版等賣出去。

  疫情期間,阿裡巴巴在全國率先發起愛心助農計劃,截至4月2日,淘寶天貓累計售出超過16.2萬噸滯銷農產品。來自20個省1802個縣的38萬款農產品,非常時期借助阿裡巴巴的數字化通道,快速經歷“從滯銷到脫銷”,成為數字經濟韌性和影響力的又一見証。

  上淘寶買水果可以幫助農民,成為居家隔離的人們口口相傳的新聞。“便宜得不像話,還包郵”,“真不知是我助農,還是農助我。”很多收到貨的消費者在朋友圈感嘆。

  愛心助農,最難不是賣,而是運。為全國核心產區農產品打造一條包括採摘、分裝、倉儲、營銷、快遞的緊急數字化供應鏈是阿裡巴巴“愛心助農”計劃的一部分。他們對農戶們說:你負責摘下來,我負責運出去。

  2月底,淘寶宣布將“愛心助農”計劃常態化,計劃年內打造100款正宗原產地農產品,幫助50萬農戶增收致富。同時,菜鳥鄉村也將聯合淘寶大學培訓鄉村電商、快遞人才,打造一條“快遞進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中國農村的數字化進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奔跑。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