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分拆小冰 沈向洋回歸掌舵

7月13日,微軟宣布將AI業務小冰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委任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現小冰項目全球負責人李笛為CEO。
按照微軟的計劃,分拆的所有相關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完成。微軟集團公關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沈向洋目前已在參與處理分拆事宜,不過該人士並未透露新公司的員工規模等具體細節。
其實,沈向洋和小冰彼此都不陌生。在從微軟離職之前,沈向洋就曾負責過小冰項目,這次出任小冰新公司董事長,不僅意味著他回歸微軟,更是他與小冰的重逢。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小冰獨立、沈向洋任董事長有利有弊。他認為,“沈向洋在華人圈的影響力很大,小冰獨立出來以創業公司的身份去推廣,更靈活,獨立運營也有利於團隊成長。不利的是小冰錯過了更好的分拆時機,據說2016年小冰就曾考慮過分拆,那時候AI市場欣欣向榮,但是被耽擱了。現在資本大環境保守,AI技術遲遲沒有突破,小冰的競爭對手產品和業務也逐漸成熟”。
小冰是微軟北京、蘇州及東京研發團隊研發的AI技術之一。在C端用戶眼中,小冰是一個以虛擬少女為形象的,可以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的語音助手。
在語音助手這個定位上,小冰的同類產品包括百度的小度、阿裡的天貓精靈、小米的小愛同學等。
“從產品功能上看,小冰和其他智能語音助手類似,更側重於唱歌、寫詩、講故事等能力。脫離產品來看,小冰背后的微軟在人才、軟件基礎設施上是業界一流,其在AI研究上的積累已經有二三十年,背后的團隊更強大。”張孝榮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小冰發布五年來,已落地在內容生產、智能零售、AI托管、智能助理等領域,從一個AI對話機器人發展成以情感計算為核心的AI框架。
根據微軟提供的數據,在全球多個國家,小冰單一品牌覆蓋6.6億在線用戶、4.5億台第三方智能設備和9億內容觀眾,已落地的商業客戶覆蓋金融、零售、汽車、地產、紡織等多個領域。
智能助手也只是小度、天貓精靈等探索的AI技術產品化的方向之一,隻不過在具體落地形式和細分市場上有所不同。
更微妙的區別在於商業化,以音箱為載體的小度、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等,商業化進程較快,小冰則顯得不慌不忙。2020年5-6月,小冰先后與萬事利絲綢、特步合作推出定制化設計服務,看似是商業化加速的信號。
不過,張孝榮的觀點是,“AI產品商業化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通過商業合作帶來的數據去驅動技術。至於怎樣進行商業合作,落地在哪些行業,各家還在摸索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