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5G、無人機助力 “黑科技”讓防汛抗洪更智慧

2020年07月01日15:43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強降雨。廣西、四川、重慶、江西、湖北、廣東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出現洪澇災害,多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防汛抗洪已進入關鍵階段。

  隨著國家防汛減災體系的逐漸完善,防汛抗洪能力大幅提高。同時,更多智慧防汛手段亮相,手機程序及時更新最近的汛情和預警,智能機器人“沖”在抗洪第一線……防汛領域管理思路和應用技術的創新,讓防汛抗洪變得更智慧。

  時刻堅守 通信保障24小時不斷線

  “南昌市安義縣氣象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目前我縣已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請注意防范城市內澇、雷暴大風及山洪、地質災害。”

  6月2日22時,一條特殊的短信發送到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范圍內所有用戶的手機上,這是江西省健全特殊情況全網應急發布工作機制后,首次啟動該機制。

  據了解,通過手機短信、微信消息等手段實現防汛預警,已在全國多個省市普及開來。

  6月17日,工信部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會議精神,對工業通信業防汛抗旱工作進行再強調、再動員、再部署。會議指出,要充分認識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扎實推進工業通信業防汛抗旱工作。

  同時,水利部門通過加強與工信部合作,依托三大運營商向社會公眾、外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努力實現監測預警信息全覆蓋。

  面對汛情,各基礎電信企業和鐵塔公司密切協同、互相配合,優先搶通國家級干線光纜等重要通信設施,滿足群眾24小時不間斷的通信需求。

  北京移動在6月陸續組織了十數次防汛信息上報演練,通過自主研發的“多場景綜合監控支撐系統”,模擬當降雨強度達到藍色及以上預警時啟動防汛應急預案。通過該系統,信息上報時長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確保第一時間收集汛情對網絡影響情況,為啟動防汛應急工作做好准備。

  江蘇聯通自汛期以來累計退服基站378站次,已修復336站次,累計出動保障人員911人次,出動搶修車輛496台次,動用發電機等239台次。

  湖北移動從6月27日起啟動應急響應,截至目前累計出動搶修人員95人次、搶修車輛51台次、油機113台,搶通停電基站115個、退服基站37個,恢復受損光纜18處,全力保障汛期通信。

  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介紹,得益於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如今,水利部收齊全國12萬個報汛站的雨水情信息僅需10分鐘至15分鐘,一次洪水作業預報時間隻需幾十分鐘。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中小河流預警預報上得到有效應用,顯著提升我國洪水預報能力。

  聞“汛”而動 熱門技術大顯身手

  無人機、機器人、5G技術……今年的防汛抗洪中,這些熱門技術大顯身手,一系列“黑科技”從全方位幫助防洪抗洪工作,有效提高了預警搶險的機動性和時效性。

  剛剛投入商用滿一年的5G網絡,成為此次防汛抗災的“神兵利器”。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運用5G VR技術,創新水位實時觀測功能,實現監控人員足不出戶即可掌握水位變化情況,大幅提高汛期巡查工作效率。

  在汛情的監測預報方面,湖北省積極探索,各種儀器在空中、水面、水下各自發揮作用。研發了巡視無人機、5G智慧無人救生船、水下探視儀等一系列監測設備。

  在四川,無人機在抗洪搶險中屢立奇功。在洪水災害中,無人機具有快速、精准、全天候的優勢,可以把災害現場的高清圖片、視頻傳回指揮中心。如果有人員被困,無人機可通過搭載的裝備開展搜索、定位,加上具備夜視功能的設備,可實現全天候救援,還可以向被困人員進行物資精准投送。

  為了減少汛情的傷害,全國各地還創新思路,積極加強防汛減災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防汛成效。

  在浙江杭州,水務部門使用潛望鏡、機器人查看管道破損淤積情況,進行汛前管網清掏,確保管網暢通,防止汛期發生城市內澇。

  在江西,利用掃碼技術實現防洪地點“身份識別”和巡查人員GPS定位功能,是今年汛期該段實施“智慧防洪”的新舉措。搶險人員隻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會收到所在地的名稱、裡程和地理概況的文字短信,同時,定位信息也被傳輸到了千裡之外的防洪系統終端。

  在貴陽白雲區,依托物聯網技術,將白雲區雨季易出現積水的路段標注在可視化地圖上,對易積水路段進行監控,形成轄區防汛調度一張網。同時,在轄區的1000多盞路燈上加載了路燈傳感器,通過系統平台進行遠程控制以及隱患排查。

  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嚴峻的防洪形勢,各地應該強化“科技防汛”力度,通過智慧聯動,打出組合拳,實現智慧防洪、科學減災。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