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上雲用數,江蘇憑啥快人一步?

趙超
2020年06月24日09:10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江蘇,世居東海之濱,轄下十三市人稱“十三太保”。這十三個地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它們轄下的縣級單位,又在百強縣中佔據1/4的席位。

  放眼中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江蘇省都能在綜合實力“最強省”榜單上擁有一席之地(網友送上愛稱“蘇大強”)。轄江臨海的江蘇不僅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多元,更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今天,江蘇在產業與城市發展都取得了強勁的增長。未來,站在新基建、十四五規劃的風口,江蘇如何在以往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抓住雲、5G、AI的機遇,實現新一輪的創新增長,再次主動謀篇、先行一步?

  6月23日,以“進而有為”為主題的“華為雲與計算選擇不凡城市峰會2020”首站在南京開幕,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在會上,江蘇省政府與華為簽署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作為經濟大省、創新大省的江蘇,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通過攜手華為,正在騰“雲”駕“物”,一路領跑。

  發力“新基建” 共建“智慧江蘇”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在江蘇的大地上,孕育出一座座生機蓬勃的城市。直至今天,大運河江蘇段仍是黃金水道,年運輸量超過10條鐵路。

  運河沿線的城市所形成的經濟文化基礎在今天依然發揮著作用,到了現在江蘇依舊秉承著千百年延續的各地分工合作模式,形成了江蘇省十三市各具特色而步調統一的發展模式。這造就了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江蘇省,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都位列百強的省份。

  但是,千百年過去,人類對科技的掌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通信技術使人類的腳步能行得更遠、聲音能傳得更廣。如今,數據也被歸入了“生產要素”的行列,成為了流通要素之一,扮演著滋潤商業世界的“水”的角色。“聯接+計算”也因此成為了新一代的“運河”。如今的“新基建”戰略,就是要在全國范圍內“造好運河”“用好運河”。

  這對江蘇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機遇。

  其實江蘇最早的便民政務新基建“智慧江蘇”,早在2011年就已經問世了﹔而在工業領域,江蘇更是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基建規劃,這幾年都在推動“一市一平台、一行業一平台”的落地,編制屬於江蘇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各地方的新基建也如火如荼。比如江蘇省會南京就率先提出了“四新”行動計劃,也就是建設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等4個“新”,涉及總投資5454億元的346個新基建及關聯產業項目,希望將新產業建設成南京新的城市支柱。

  在省市兩級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江蘇省已經成功打造了90家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和2940家星級上雲企業,成為了中國新經濟的前沿陣地。

  在蘇州,由於分段管理、市民環保意識不高等原因,老城區母親河平江河的綜合治理一直是一個難題。但在引入了華為雲之后,平江河沿岸加裝了智能識別裝置,能快速定位污染河段和處罰對象,讓平江河的管理水平上了一個台階。

  無錫市則將華為的技術能力應用在了交通市政領域,與華為建設了全球首個車聯網(LTE-V2X)城市級示范應用項目。2019年,無錫車聯網先導區大范圍改造了240個路口的路側管控及通信設施,“人-車-路-雲”系統協同平台應用了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覆蓋了無錫主城區及太湖新城近170平方公裡區域,令交通流通更順暢,人車更安全。

  制造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是江蘇的命脈行業,這裡集中了佔全國1/8、全球3%的制造業產值,在此基礎上的工業互聯網建設,不僅是順應了時代潮流,也繼承發揚了江蘇本身的優勢,其中就不少見深耕工業互聯網的華為的身影。

  比如,華為南京沃土工場項目,就圍繞工業互聯網等方向,幫助當地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應用,每年扶持不少於100家企業,5年共計扶持不少於500家企業,致力於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產業創新中心與生態服務平台,將華為的能力和資源輸出給當地企業。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力,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一個制高點。南京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正在大力的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江蘇將一如既往的支持華為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建設,推動本土企業和關聯企業全部融入到華為的生態鏈當中,在進而有為中走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前列,為構建新的產業體系和新的經濟體系做出南京的貢獻。

  攜手華為 走向城市創新2.0

  秉承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推動創新的理念,江蘇正在成為眾多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沃土”。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表示,江蘇的創新氛圍非常濃厚,創新的基礎非常扎實,創新的體系非常完善,“今天華為在南京舉辦首站雲與計算城市峰會,不僅是華為對南京的選擇,也是南京對華為的選擇。”

  江蘇與華為的合作由來已久。1999年和2012年,華為公司南京研究所和蘇州研究所相繼成立。其中,南京研究所已經成為華為公司第一大軟件研發基地,蘇州基地定位為華為公司級雲計算中心,規劃建設16萬平方米的實驗室,該實驗室將成為華為公司全球最大的實驗室。目前,華為在江蘇的研究人員超過15000人。

  “十三五”以來,華為與江蘇的合作愈發頻繁深入。2016年11月,江蘇省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華為按照江蘇“十三五”規劃的整體部署,發揮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全球經驗,助力江蘇加快智慧強省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此后,2018年、2019年,華為又先后與南京、蘇州、無錫等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

  “華為是一家以創新為基因的公司,希望通過5G、雲、AI、鯤鵬+昇騰以及數據基礎設施為江蘇打造基礎創新的‘黑土地’。”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表示。

  “創新今天已經成為了南京的名片,創新也是華為成長的一個基因”,魯勇說,華為非常希望和南京從城市創新的1.0走向企業和城市共同創新的2.0時代。“越是困難當頭,越要依靠創新,越是競爭加劇,越要善於抓住創新。”

  在南京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澤計劃江蘇行動”正式發布,包含大數據中心構建、工業互聯網升級、車聯網加速、產業生態發展、“高精尖缺”人才培養共五大計劃。

  華為希望通過參與建設“1+N+13”江蘇省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工程,為超算中心、人工智能中心、大數據中心、雲服務中心提供落地支持﹔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計劃打造10個行業性、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台﹔在車聯網方面,計劃共同建設無錫國家車聯網先導區,驗証道路信息服務商業模式,打造4+省級智能網聯示范區﹔在產業生態方面,計劃發展200+本地解決方案生態合作伙伴、100+鯤鵬生態伙伴,推動1萬家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在人才培養方面,和20+所高校合作,真正構建好江蘇數字經濟的基礎創新底座。

  從蘇州到無錫,從南京到南通,從淮安到鹽城,隨著江蘇智能化升級的腳步越邁越大,雲計算、AI、5G為代表的創新技術為整個江蘇社會經濟的發展構筑了堅實的基礎,這些背后都有華為的身影。華為將通過創新技術和產業融合,為江蘇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魯勇表示,2020年是南京和華為繼往開來的一年。在應用領域發展生態,培養創新的人才,將是江蘇與華為共同創新的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非常希望和江蘇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同邁向城市2.0時代。”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