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近兩萬個惡意營銷賬號被關停

讓惡意營銷號無處遁形

海外網 欒雨石
2020年06月24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人們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時,卻頻頻被難辨真偽的資訊所困擾。為遏制網絡惡意營銷亂象,國家網信辦近日組織各地採取多種措施開展網絡惡意營銷賬號專項整治工作,加強打擊力度。  

  一些賬號為牟利“知法犯法”

  近期,多個網絡賬號炒作“標題黨”文章,散布虛假信息。對此,國家網信辦日前組織各地網信部門開展網絡惡意營銷賬號專項整治行動,已關停賬號18576個。

  在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任孟山看來,這些不法分子往往是受利益驅使知法犯法。所謂利益從何而來?任孟山介紹,首先是網絡營銷賬號通過博取更多粉絲關注,從而“漲粉”到一定程度實現流量變現﹔第二是通過插入跳轉鏈接獲得相應受益,這其中不僅包括購物鏈接,有些還跳轉到涉黃涉賭等違法內容鏈接,吸引粉絲點開后實現惡意變現﹔第三是收取他人費用針對其競爭對手編造謠言,或者專門散布某些企業的不利甚至不實信息進行故意敲詐,讓對方主動聯系自己談判以收取所謂“撤稿費”。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副主任郎平認為,惡意營銷亂象屢禁不絕的原因還在於其收益要遠高於被查處之后的成本,可能的收益要大於潛在風險。“根據今年3月施行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制作、復制、發布違法信息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台應當依法依約採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暫停更新、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但對於不法分子來說,類似的處罰並不會傷筋動骨,在利益驅動下,他們還會繼續作惡。”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隱藏在網絡惡意營銷賬號背后的運營主體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隻有讓他們感到風險難以承受,才能產生威懾效應。”郎平說。

  按照國家網信辦統一部署,近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網信部門積極作為,騰訊、新浪、今日頭條、網易、趣頭條等網站平台主動開展自查自糾,排查平台內網絡賬號惡意營銷問題。任孟山認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台除了應及時對網絡惡意營銷賬號採取封號等措施外,還可以加強甄別技術手段,特別是利用大數據包括關鍵詞過濾等,把惡意營銷號精准篩選出來。“隻有為清朗網絡空間構筑一道安全屏障,無論是噱頭還是低俗甚至涉黃的營銷內容才能無處遁形,不法分子也將無從下手。”

  莫被惡意營銷“牽著走”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惡意營銷花樣百出,極易欺騙誤導公眾。以娛樂圈為例,有些藝人明明實力平平,卻憑借營銷不斷制造噱頭,成為流量明星,輕鬆拿到高片酬和好資源。而很多不明真相的粉絲,往往被網絡惡意營銷賬號牽著鼻子走,到處“煽風點火”。任孟山認為,普通人受自身認知水平所限,對惡意營銷行為了解不深,就很容易被誤導。“對於網絡惡意營銷賬號,人們應該保持警惕,特別是對一些‘標題黨’性質的網絡惡意營銷賬號甚至帶有類似性質的文章,沒有必要點開。”

  “網絡內容魚龍混雜,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所看到的信息有被惡意操控的可能,因此對於越是吸引眼球的內容越要謹慎,獨立思考,不要盲從。”郎平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可能保証信息公開透明,建立和培養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信息來源,為網民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豎立一個燈塔。

  任孟山認為,如今,拍一段視頻、寫幾段文字的人都號稱自己是“自媒體從業者”,而不少人已經對此類現象日漸習以為常,這是很危險的。“在自媒體泛濫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辨識能力,對於信息的真實度、可靠性以及是否涉及灰色內容等都要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標題黨’和‘造謠黨’形成一定的識別能力和‘免疫力’,不給惡意營銷生存的空間。”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