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超高清大屏電視漸普及 激光電視成過渡性產品?

姚翀
2020年05月22日08:14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激光電視成過渡性產品?

  復工復產進行時,隨著“六穩”“六保”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家電消費升級政策不斷刺激,電視消費升級正迎來新機。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在電視零售市場,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零售量為996萬台,同比下降20.1%,零售額238億元,同比下降33.8%。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整體數據來看並不理想,但具體到高端產品,則迎來新的機遇和浪潮,從消費者的喜好來看,大尺寸電視已經越來越被消費者喜愛。2019年是8K電視發展元年,65吋為中國電視零售市場的第二大尺寸,市場佔比15.1%,65吋以上大尺寸均有上升,較去年同期增加6.3個百分點。75吋以上超大尺寸電視也逐漸進入消費者家庭,電視產品尺寸發展已經向75吋以上進化,百吋電視也已經出現。

  可以從屏幕制造廠商的出貨趨勢印証這種趨勢。根據Omdia發布的《大尺寸面板月度出貨量追蹤報告》,2020年3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為6416萬片,較2020年2月增長28%。

  奧維雲網分析師解析稱,2020年,高端大屏等品質型產品將會在市場端進一步走俏。55吋將會受到50吋和58吋的雙重擠壓,市場份額會下滑28.2%﹔此外,32吋、40吋和49吋產品市場份額下降明顯,前兩年小米等品牌靠32吋打造“百萬台”銷量奇跡的故事很難會再上演。

  根據奧維雲網(AVC)周度監測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61至70吋區間上新46款產品,佔新品總數24.6%,對比同期上漲8.1%﹔71吋以上產品佔比約為16.1%,且呈不斷上漲之勢。據最新的2020年5月第二周數據,75吋產品的行業佔比達10.96%,同比增長3.36%,是各尺寸中最大增幅,75吋以上產品佔比也升至7.35%,對應的是50吋及以下的中小屏新品總數佔比仍在下降。新品尺寸結構大幅優化,正是迎合了電視市場整體尺寸結構向大屏優化的趨勢。廠商們從供給端增加大尺寸機型的供應,在上新鋪貨逐步成為主銷機型后,將加速2020年中國電視市場尺寸結構的優化調整。

  與數據統計相伴的是,今年一季度,10余個品牌陸續在線上發布電視新品,而“超大屏”“超高清”等成為關鍵詞。

  1 激光電視遭遇“滑鐵盧”

  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隨著超高清大屏越來越受到青睞,新型顯示技術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有消費者就向本報提出疑問,量子點、OLED、激光等,這些顯示技術究竟哪種會是未來主流趨勢?

  正如消費者面臨的選擇題,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當前,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非常關注的超高清大屏電視,基本上不是量子點、OLED就是激光電視。在廠商角度,關於這三種技術,也分成了三大陣營:量子點陣營、OLED陣營和激光電視陣營。量子點陣營以TCL為代表,OLED陣營以創維為代表,激光電視陣營以海信為代表。

  三大陣營誰代表電視發展的未來,目前仍未有定數,不過從去年至今的表現看,激光電視顯得有些“吃力”,而75吋以上的大屏液晶電視則漸“當紅”。

  奧維雲網(AVC)《2019中國大陸激光電視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激光電視出貨量僅為20萬台,中國電視市場2019年全年的零售量為4772萬台,如此計算下來,激光電視全年的整體銷量僅佔國內總體電視銷量的0.4%,再考慮到其他品類電視千萬級的銷量,激光電視的戰績不但沒有我們想象中“輝煌”,反而慘淡異常。

  而如果從增幅來看,可以說2018年依靠較小基數取得顯著銷量增幅的激光電視,在2019年來了個“急剎車”。據奧維雲網統計,2018年激光電視銷量為16.4萬台,同比增長132%,銷售額39.4億元,增長240%。而在2019年,激光電視隻比2018年增長了3.79萬台,增長率隻有23.4%,僅過了一年,就相比2018年的132%出現大幅下滑,與市場上對75吋高清大屏需求的快速增長形成了強烈反差。

  如果說2019年以前激光電視這個概念還有點火的話,從去年到現在,量額增幅大幅下滑成為激光電視市場的一個重要“趨向”,激光電視銷售變成了“有點艱難”。

  2 原有價格紅利期正在消逝

  消費升級,但價格仍是消費者購買超高清大屏電視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2017年、2018年的時候,大屏、超大屏液晶電視的價格不菲,在這個空檔期,激光電視以其同樣尺寸的價格優勢迅速攀升,但這個“窗口期”時間並不長,進入2019年以來,75吋以上的液晶電視遭遇價格大幅下滑的沖擊。目前,75吋左右的液晶電視已經來到5000元區間,價格低於70吋以上的激光電視,這無疑給70吋—90吋左右激光電視的銷量帶來巨大的影響。

  液晶電視的價格,主要體現在芯片和面板。IHS Markit報告顯示,去年的大部分時間,64吋以上的大尺寸屏幕價格都在下跌,平均跌幅3%至8%。而當前,全球范圍內,電視液晶屏幕的出貨量上,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已經居於領先,液晶屏幕已經實現國產化,這意味著,液晶電視制造不會被“卡脖子”。

  而對於激光電視這種產品,情況則大不相同,主要核心零部件DMD芯片、激光器、光機以及抗光幕還是“依賴於別人供給”,DMD芯片被TI壟斷、激光器基本來源於日本日亞、抗光幕也在少數幾個廠商手裡把控,此外成本最大的光機還存在著專利壟斷。

  相比之下,當大屏液晶電視實現規模化生產,其價格也很難下降,原來靠同尺寸價格紅利的激光電視面臨重重挑戰。

  與此同時,此前被單位尺寸低價吸引而購買了激光電視的消費者,也在電商網站評論上表達了自己不悅的使用體驗。“顏色非常一般,成像不好,畫面偏得厲害”、“白天必須拉上窗帘,晚上必須關燈看”、“小孩過來把投影機碰了一下,畫面馬上就模糊了”……甚至還有消費者吐槽:“左半邊直接花屏,隻好退貨。”

  “激光電視‘見光死’。”不少消費者在分享用戶體驗時說道。記者注意到,在激光電視的體驗現場,廠商經常會設立單獨的黑暗體驗區。而這與觀看激光電視必須在類似電影院的暗場環境下有關系,戶外光線一旦比較亮,畫面就會變得灰白。

  3 疫情下健康訴求正在凸顯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健康家電”這個詞語迅速走紅,記者注意到,健康也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一個商品屬性。

  消毒碗櫃等消毒電器,自然是疫情發生以來最為火熱的家電產品。與此同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消毒電器,對健康的訴求已經延伸到家電的各個領域,疫情的發生,讓消費者自我審視生活方式。對於任何家電,除了其原有的質量和功能升級屬性,消費者會花更多的精力在健康問題的探求上。

  對於超高清大屏電視而言,“護眼”與否就是健康訴求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激光電視也很難與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相“PK”。

  部分消費者在電商網站購買后吐槽稱“激光電視看起來畫面發灰”、“隻能在中間看,在旁邊看屏幕上畫面都沒有,難道看不清就是護眼?”……對於此類消費者的吐槽,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表示,近年來,我國眼疾發病率明顯提升,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看手機、電腦時間長了眼睛會干澀、疼痛,原因正是顯示屏發射的短波藍光所致,激光電視發射的短波藍光較多,所以激光電視很容易引起眼部疲勞,對眼睛不利。

  “激光對人眼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眼直視激光可能導致短暫失明或永久失明。由於激光發射器發射的激光與電視屏幕之間有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激光是獨立傳輸的,一旦有人眼(尤其是愛動的小孩)介入其中,很有可能造成不敢想象的嚴重后果。二是激光電視是發射藍色激光成像,因為激光光源的短波藍光是人眼殺手,即使你不直視激光束,長期觀看激光電視仍然有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醫學人士解析。

  ■消費提醒

  4K激光電視並非物理4K

  1640年,一個名為奇瑟的教士巧妙運用鏡面反射原理,將一連串圖像投射到牆壁上,無意中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投影機。隨后相當長的時間,投影機主要都是應用於影院、辦公、教育等場景。

  激光電視實質為短焦投影,其突破了投影此前主要應用在非家庭消費場景的狀況,其主要優勢為大尺寸。激光電視的出現和數年前大屏電視價格居高不下有著密切關聯,比如在80吋—100吋這個區間,激光電視和大屏電視兩者價差曾經高達數倍。

  對於大尺寸電視而言,其亮度和分辨率兩大指標,是重要的評價標准。激光電視有兩個亮度標准,一個是投影儀的亮度,單位是流明,一個是抗光幕反射的亮度,單位是尼特。具體使用的時候,投影儀將會發射光線,光線遇到抗光幕反射到觀眾的眼中,才會形成畫面。目前大部分激光電視的抗光幕反射亮度僅為200尼特-250尼特,而理想狀態下,電視的平均亮度都在400尼特。

  在亮度上,顯示設備還會遇到亮度損失的問題。為了對抗環境光的影響,液晶電視加入了“上偏光片”的設計,足以吸收大部分環境光,從而在光照環境下也能實現極高的對比度。在銷售上,激光電視的大部分演示場景都處於黑暗環境中,這是因為激光電視很容易受到明亮環境的干擾,而為了對抗這種干擾,用戶必須買一片抗光幕,目前主要有菲涅爾幕和黑柵兩種類型,一塊好的抗光幕,價格不菲。

  目前,在市場上,一塊抗光幕起步價是五六千元,而一個好的抗光幕,可能要去到3萬到4萬元。

  在分辨率上,隨著4K、8K電視產品的到來,超高清的成色也是消費者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目前,激光電視基本上並非物理4K,也就是原生4K。

  激光電視要形成4K、8K的畫面表現力,難度很大。當前4K激光電視大多數採用的是DLP XPR抖動技術。這其實是一種像素位移技術,通過像素位移,也就是俗稱的“抖動”,實現分辨率的增強。在實際中,可以通俗理解為搭載0.47DMD顯示芯片的激光電視,實際上用1080P的分辨率去“抖動刷新”出4K,而搭載0.66DMD顯示芯片的,就是在用2K抖出4K。

  ■觀點

  激光電視是過渡性產品

  “激光電視指的是擁有激光光源且具有超短焦投射影像功能的投影機,本質上就是激光投影機(投影儀),投影方式是‘正投’,它並不是新鮮事物,屬於辦公設備,從10多年前就開始在辦公、會議、教育、培訓等商用領域銷售。”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介紹,前幾年,有的廠家看到“8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電視成本太高”這個市場空當,給超短焦的激光投影機添加了音響設備、抗光幕布等配件,搖身一變,就更名為“激光電視”,這樣子更有科技噱頭。

  梁振鵬表示,目前,“超大尺寸”液晶屏幕的價格整體是下探態勢。激光電視的畫面表現力並沒有優勢,一直以來,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OLED電視是以80吋屏幕為尺寸分界線,激光電視在80吋及以上的超大屏產品中佔據大多數市場份額,但是,好景不長,如今80吋左右的液晶電視價格已經與同尺寸激光電視價格基本持平,這一尺寸界限從今年開始已經被打破。在畫質上明顯處於劣勢的激光電視,如今在80吋這一重要尺寸段又失去成本優勢。

  “在電視機發展歷史中,曾經短暫出現過背投電視、等離子(PDP)電視等過渡產品,如今的激光電視也是一種過渡產品,不會成為電視市場主流產品。”梁振鵬展望。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持有相似的觀點:“目前,全球顯示技術的方向之爭,主要發生在OLED和QLED量子點之間。一般認為,這兩種顯示技術之外的電視,基本上不可能成長為主流,其中就包括激光電視。”

  劉步塵介紹,激光電視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新產品,早在10多年前,當時有“電視大王”之稱的法國湯姆遜,即推出了全球首台激光電視,但是不久,湯姆遜就放棄了這一產品。

  “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是自發光,而激光電視是典型的被動發光,技術屬性與技術大勢背道而馳,從理論上講這種產品沒有前途,甚至可以說,買激光電視,可能是在交‘智商稅’”。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