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在線教育優化供給端 作業幫直播課4年累計吸引4900萬中小學生

2020年03月23日13:18 |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小字號

2019年高考過后,有位男孩專程從外地來到北京,一眼便認出張華老師,隨即上前緊緊擁抱了老師。男孩說,老師的課,陪伴他度過了高考這一年,每一個深夜都是如此。男孩是位高四的復讀生,數學從不及格提高到了108分。

數據顯示,四年來,作業幫直播課老師已累計吸引了超4900萬學子在線學習。他們的學習軌跡變成珍貴的學習大數據,並推動了在線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發生——優質教育資源將不再由一二線城市壟斷。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從線下到線上的學習大遷徙席卷全國,1.8億全國中小學生已置身雲端學習的浪潮。據統計,有3100萬學子涌入作業幫直播課平台,老師們精心准備課程,而且有較佳學習體驗,不會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回放。

業內人士認為,在線教育優質課程的新供給,將扭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態勢。一節更高質量的直播課程,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拉開了現代教研教學輔導體系——優質教育新供給的序幕。

人們關心的問題是一連串的:在線直播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一節在線優質課程是如何誕生的?為什麼在線課程可以創造比線下更好的學習體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什麼連地處偏遠基礎薄弱的學子借助優質在線直播課程,成績都能大幅度提升?

一系列變化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你是家長、是老師、是中小學生,都有必要重新了解理解教育供給側正在發生的巨變。

1

孩子的學習需求如何充分滿足?

“楊哥,高考作文真的可以不寫九個自然段嗎?”

作業幫直播課高中語文主講老師楊勇講完作文的謀篇布局,一位來自邊遠地區的學生跟他說,學校老師要求他們的作文必須是九個自然段。

每一次回答學生類似問題,楊勇心裡都特別難受,類似簡單化的考試套路,不僅不會增加分數,還適得其反,許多學生甚至終身不知文章為何物。

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身肩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承擔著最繁重的課綱教學工作,其重要性和主導地位過去、現在、未來都無可取代。

全國上千萬中小學老師,每一位老師都是全能型,教研、教學、課件、輔導、批改一肩挑。而學生的基礎又是千差萬別,性格更是迥然相異,為了應對考試,應試套路就成為許多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老師的土方法。結果是在通往分數的學習道路上逐漸降低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潛力,並留下了學習不好的自我認知,伴隨終生。

線下教學另一個特點是,所有上課內容,都不可回放。老師講過了,很難再講一次。大綱任務已經按周排好,教學進度無法按暫停鍵。

隻要老師說一句,這不是講過了嗎?學生們聽到,多半就退縮回去,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動能。學習最終表現為能力,但是一開始總是與興趣、熱情和心理素質直接相關。

輔導老師佳來給高三學生寫一封學習規劃長信,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學校教育存在的優勢及其面臨的現狀,讓在線教育經歷了多年探索后,終於找到了突破口——沒有學校教學的主導優勢,在線教培就無所依附﹔沒有學校教育的無奈,在線教育平台就無法尋找到可以互補的重心。

2

你的孩子很有潛質,但需要一位有同理心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與眾不同。優質教育有一個起點——需要對每一個學生有同理心。

孩子、家長、老師是傳統教育下的鐵三角關系。要維護好鐵三角的平衡,老師們太難了,家長們太難了,孩子們也太難了。

有的孩子學習快一拍,有的反應慢半拍,有的知識A薄弱,有的學科B瘸腿,都在一個班上,如飲食口味,老師眾口難調。結果,有的孩子越來越得心應手,輕舟已過萬重山﹔有的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就產生厭學情緒。

老師家長孩子的鐵三角總難做到平衡。

據報道,微軟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來自印度,他有兩個孩子,老大在娘胎裡因缺氧出生后變成腦癱,老二有閱讀障礙症。生活沒有壓垮他。在成為微軟CEO后的第一次內部分享中說:“生活中的經歷幫我建立起了越來越強的同理心,也讓我對越來越多的人群抱以同理心。……我的愛好就是將同理心置於所追求一切事物的核心。”

讓我們重新回到孩子學習的真實場景,考慮每一位孩子的基本情況:學習快的,學習慢的﹔外向善於表達的,內向不善溝通的……,如果沒有同理心待之,在我們的以分數論英雄的競爭環境下,隻有學習快的和善於溝通的學生被注意到,而大部分學習慢的不願表達的就會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被逐漸放棄。

人們渴望創造一種新的有同理心的學習場景——能夠同時理解孩子、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處境。簡而言之,傳統教育鐵三角的溝通需要新橋梁。

新橋梁,既能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互補學校教育的無奈,也能緩解家長的焦慮,更能找到孩子學習的真正障礙——無論是學習能力之快慢還是心理層面。

新的橋梁線下平台不容易做到,卻是像作業幫這樣的在線教育平台可以做到而且已經成功做到了——借助最新技術、組織效率和師資人才等的支持,作業幫直播課等平台正推動在線教育的供給側革新:擁有教育過程的高度專業分工、精益的課程產品設計與服務、海量的優質產能供給、普惠的全國輻射觸達……

優質同步直播課程體系和能力,簡而言之,就兩件事一個結果。兩件事:研發好課程、培養好老師﹔一個結果:孩子願意學、學得懂、學得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要深刻復雜得多。教育說到底,就是學習內生力量的培養。

3

學習內生力量為什麼很重要——事關孩子終身大事

學習差,只是一種時間累積的錯覺。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

“聽了七哥的直播課,她的好多大招,尤其她講的“函數”,我印象特深,現在題目居然都會做了,簡直太讓我震驚了。”

“七哥”劉天麒老師正在上直播課

來自甘肅小城的高三吳同學一直特別愛玩,不喜歡學習。數學考試時大題幾乎都不會做,選擇題都靠蒙……吳同學所在學校在當地一般。班裡同學普遍數學差,平均分30分左右。

直到她有一天聽了作業幫直播課高中數學老師劉天麒的課,幾萬已是小大人的高三學生,很親切稱呼劉天麒老師為七哥。稱呼上的親近只是其次,七哥讓原本猙獰的高中數學變得親切,這讓許多學生大呼過癮,大叫震驚。

“到了高三,原本感覺沒希望了,隻能考個大專。現在終於看到了希望,覺得可以沖刺一下本科!”吳同學說。

吳同學一直緊跟直播課,課后會自己整理課程筆記,有上課沒聽懂的地方,就反復看回放,直到把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她還把課程推薦給之前也愛玩、不學習的一位好朋友,兩人每次都會打QQ電話互相提醒上課。

吳同學邊上直播課邊記筆記

什麼樣的課程,讓數學基礎差的學生都感到震驚,喚醒他們一顆顆長年對數學畏懼的沉睡腦袋?這得從作業幫打造一門好課的初心說起。

作業幫每一門好課的誕生,背后都有一個獨創的教研教學體系,都要經過教研、說課、備課、授課、迭代五個環節,以周為周期,周而復始。

張華老師是作業幫高中數學教研教學負責人,他帶領團隊創建了高中“大招·快數學”課程體系。七哥劉天麒老師就是其團隊骨干成員。

張華老師是較早參與在線教育的來自線下名校的老師。十多年的探索,反復琢磨比較線下線上課程場景,有一天他們恍然大悟,找到了在線教育的真諦,也就四個字:

高效、有趣。

高中生課業壓力大,學科難度高,一開始學習落后,就容易自暴自棄。他們內心也深愛學習,但缺乏學習效率,缺乏對某個學科的興趣,最終導致了長期學習內生力量的匱乏。

培養學習內生力量,無非要七個字:有大招,有吸引力。有大招意味著學習效率﹔有吸引力意味著學習興趣。

學生有了學習的內生力量,就會願意學、加油學、好好學,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和成長力量。高考是一時的,學習卻是一生的。

4

大招是如何挽救數學的——如何培養學習內生力1

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大招·快數學”課程體系,是張華老師帶領團隊根據新高考新課標,依照高中生認知規律,經過作業幫大數據反復教學實踐,研發出的一套在線直播課程體系。

抽絲剝繭,力透紙背,“大招·快數學”課程體系是對高中數學進行了兩層過濾兩層進化。第一層進化著眼提高效率,大招盡出﹔第二層進化旨在培養興趣,讓吸引力霸屏。

提高效率,可以分解為兩個維度——提高學習效率和解題效率。

為此,作業幫高中大招·快數學體系的研發過程可謂上天入地。教研組老師們首先一起研究題庫,作業幫有大約4000萬道數學題,從中篩選出所有高考題和最新模考題,梳理提煉出一條從高一入學一直到高考的完整學習路徑,知識點、題型、方法,多種題型之間又涉及哪些共同數學思想。

教研團隊還汲取前輩數學家經典沉澱。“比如圓錐曲線,數學家們全部研究透了。我們將適合高中生的知識,提煉轉化成教研成果。”張華老師說。

大學數學和奧數競賽的有益內容也被吸收進來。

有了前述題庫方法和高階基礎,在編寫課程體系時,特別注意將知識廣度往下探到零基礎,往上擴到自招和奧賽預賽標准,目的是讓無論什麼基礎水平的學生都能迅速進入課程、適應課程、領略課程的精心設計。

就這樣,新高考涉及的所有考點、題型,被沉澱總結為186個大招,分為五級一一詳細講授——一招避錯、二級結論、口算秒殺、奇思妙解、競賽必備。

每一個大招都有清晰的研發思路,都自成體系,初級、中級和高級應用都有哪些,與知識點有哪些關聯,不同大招之間聯系又是什麼。

就像繪制了一張清晰精致的虛擬數學3D地圖,無論你站在地圖上什麼位置,俯瞰能找到知識的原點,仰望也能看到數學高處的魅力,左右看能找到知識的關聯。

原本高中數學龐大又碎片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被逐一串起來,既全面系統,又深入淺出。有大招絕招,卻非生硬的套路。

5

吸引力是如何挽救數學的——如何培養學習內生力2

聽得懂、學得快,對於許多高中學子來說,可謂字字難求。

“基礎比較弱的一大批學生,很可能還沒有講完大招,他們就直接走了。離開你的課堂特別容易,就按一下home鍵。課堂之外還有游戲、短視頻在等著他們。”

湖北封城后,張華老師在湖北荊州老家給全國學生上直播課

張華意識到,做直播課不隻要跟學校、線下教培打出差異性,更是在跟游戲、短視頻交鋒。

“每一節直播課都會產生大量數據,比如到課率、完課率,再比如續報率。透過這些數據,折射出學生對課程的吸引力,反饋直白到殘酷,激發著每個為師者的自尊和動力。”張華說。

為此,張華帶領團隊推動“大招·快數學”課程體系第二層進化,解決興趣和吸引力問題。

每個知識點該如何去講解,如何才能讓基礎一般的學生能聽懂,而且還願意聽、喜歡聽,重新激起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這是一個巨大挑戰。我們不隻對每個大招講解提出了學術上的要求,更對課程的演繹和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師上課本身也要有大招,才能爭得過游戲、短視頻。”

比如將枯燥的數學趣味化。課堂上,張華結合記憶宮殿法,和學生一起,將很多數學公式和概念都擬人化。例如把sin公式當做和藹的媽媽,把cos公式當做霸道的爸爸。把多數順從邏輯的概念,當成君子放到某個記憶宮殿﹔把少數逆反邏輯的概念,當成小人放到另一個記憶宮殿。

“這樣孩子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只是需要耗費我們非常大的精力去打磨、去思考、去想象。”

高中數學課堂還引入各類科技手段。幾何是高中數學一大重難點,同學們常常對圖形看不懂、模型不明白、動點搞不定。數學畫板軟件就可以動態演示非常抽象的知識點,如空間幾何的點線面關系、面與面的夾角關系、函數圖像的動態變化等。“孩子們對這個東西特別喜歡。”

讓學生聽得懂,而且喜歡聽,最關鍵是篩選合適的老師。“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成為優秀的線下老師,也不是每一個優秀的線下老師都能成為優秀的直播課老師。我們選拔出這樣的種子老師,進行嚴格的教研教學的培訓、考核,讓他們去理解、演繹和發揮我們的課程體系。”

張華老師的學生完課率讓很多人詫異,寒假期間,每天兩個小時課程下來,90%的孩子都還在手機、電腦前沒走。

“之前認為數學就是一門非常非常非常枯燥且掉頭發的課程,但是聽了張華老師的課以后,突然發現數學其實挺有趣的,我第一次見到可以把數學知識做比喻,真的非常非常有趣。”

每每聽到學生說“聽懂了”、“真有趣”,張華都會非常激動。他透露,“大招·快數學”課程體系即將完成下一輪迭代。

作業幫是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平台

歷經幾年探索,作業幫直播課高中團隊各顯神通,分別獨立研發出了新高考的九大課程體系:“縱橫語文”、“大招·快數學”、“巧英語”、“易物理”、“簡化學”、“邏輯生物”、“簡明政治”、“三維歷史”、“經緯地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各學科課程體系也都開始了下一輪迭代。

6

結語

“感謝老師,謝謝你一直沒有放棄我。…… ”

每當收到高三學生發來的長長的小作文一樣的微信,佳來老師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學生已經是小大人了,有心事有情緒但願意跟她傾訴分享﹔憂的是孩子們壓力實在太大了,來自學校的競爭,來自家長的殷切詢問。

疫情尚未過去,隨著高考臨近,高三、高四學子的焦慮也達到了燃點。

高中女孩楊秀花每天追隨網絡信號爬一小時山路,在山壁邊上學校網課

競爭的叢林法則已深入教育領域,教育資源、家長和學生多方競逐。一二線教育資源好,但分數競爭非常殘酷,高處不勝寒,一分之差決定雙一流學校資格。五六線及基層的鄉村孩子,眼看高考越來越是一場勝算不高的命運博弈。

但是,天然普惠的優質在線直播課程,正推動教育新供給革命。像作業幫這樣的在線教育平台,將有助於扭轉教育資源不均等分布的現狀。盡管高考依然激烈,但是學習內生動力一旦形成,就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牛廣文)

(責編:董思睿、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