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家電龍頭為何愛跨界醫療?

姚翀
2020年03月20日08:19 | 來源:  
小字號
原標題:家電龍頭為何愛跨界醫療?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外界透露,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家電制造企業開始生產口罩,而董明珠此言,再次令社會聚焦家電制造企業在醫療領域的種種布局——投身醫療設備,現實是美好還是骨感?

  格力在醫療領域動作頻頻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總部接受金蝶軟件董事會主席徐少春的公益直播採訪,與光峰科技CEO薄連明、柔宇科技董事長劉自鴻共議“疫情后中國制造的新方向”。

  董明珠在此次活動中稱,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格力產值會下滑。“二月份基本上一個月都沒有銷售。”

  但董明珠同時表示,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其甚至表示,格力曾經開發出一種抗病毒淨化器,效果非常好。目前,格力商城新上架了一款號稱“新冠病毒殺滅率高達99%”的空氣淨化器,售價12000元,該產品已經正式進入新品預售階段。

  今年2月中,格力電器2000萬元成立新的企業——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為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

  就在幾天前,該企業自主生產的口罩在格力官方商城“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線,通過預約購買的方式面向廣大消費者。

  多家龍頭早年已進軍醫療領域

  盡管由於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打響,已有常態銷售受到影響,格力電器在醫療領域的跨界布局頻頻受到關注,而在戰“疫”之中,董明珠也不遺余力地為格力電器布局醫療進行造勢宣傳,但實際上,相較於其他家電制造龍頭,格力電器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並不早。

  海信在2014年成立青島海信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其官網介紹顯示,這是一家致力於醫用顯示器、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系統解決方案、移動護理系統四大類產品線開發的企業。當時,海信成立該公司的初衷是,在海信大平台資源的協助下,嘗試利用海信擅長的顯示技術與圖像處理技術,開發醫療顯示設備、便攜式超聲設備、醫學圖像處理系統等醫療項目。在去年11月,海信宣布自主研發的首台彩色超聲儀器產品獲得醫械注冊証。

  海爾集團,則是上市企業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該企業主營業務為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除此之外,海爾還實際控制上海海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2014年即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醫療科技、醫療設備科技、電子科技、通信科技、電器科技、自動化系統集成等。海爾去年投入19億元,用於研發、生產、銷售瑪西普數控放療設備、瑪西普伽瑪刀及其它大型醫療設備、醫療軟件開發。

  TCL則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成立TCL醫療放射技術(北京)有限公司,TCL科技目前為該企業的控股股東,2012年,TCL更是曾宣布成立醫療集團。美的集團與廣藥集團2017年形成合作,雙方合作領域為機器人及醫療器械開發、健康數據應用等領域。

  家電制造企業跨界醫療有何底氣?

  家電制造企業跨界進入醫療領域,有何優勢呢?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醫療器械和家電產品都屬於電子產品,雖然在產品原理、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別,但還是屬於電子制造業。另外因為家電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市場,中國乃至全球家電市場的容量增長速度非常緩慢,每年中國家電市場的總銷售額增長最多就幾個百分點,有時候還會下降,所以對於企業來說也要尋找增長快的、比較新的領域。而隨著消費者、用戶對健康的關注,跟醫療有關的產業增速較高,醫療器械市場增速快,行業增長快,包括整體的產品毛利率都比較高,利潤比家電產品要高很多,這對於家電制造企業來說,也是個誘惑。

  梁振鵬解析,家電龍頭基本進入醫療設備市場,會讓醫療器械市場的進入者、參與者更多,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整體的毛利率、平均利潤率就會被拉低,針對用戶的利益而言這是一件好事,而且競爭越充分、越激烈的行業往往其產品的工藝質量水平就越高,這有利於醫療設備領域的技術升級,有利於行業技術迭代,有利於企業優勝劣汰。

  多年來這種跨界還是闖不出天地?

  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27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接近6000億美元,2017—2024年間復合增長率為5.6%。中國成為繼美國、西歐、日本之后的第四大醫療器械市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近五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艾媒分析認為,受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的影響,高端化、智能化和家庭化是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最為顯著的三大趨勢,特別是醫療大數據、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家用醫療器械、智能便攜式醫療設備等領域將會備受關注。

  盡管醫療設備領域在當前仍有較高增長潛力,但來自艾媒咨詢、前瞻研究院的分析報告均顯示,在這一領域的中高端市場,外資企業牢牢佔據優勢地位,而本土較為成功的品牌,則是新華醫療、迪安診斷、樂普醫療、魚躍醫療等專業企業。

  記者注意到,雖然TCL、海爾、海信等多家龍頭跨界多年,但醫療板塊獨立拆分實現上市的卻幾乎沒有,而在醫療設備市場的爭斗中,他們更是不佔上風。相比之下,西門子、通用電氣、飛利浦這三家外資電子科技品牌,多年來卻是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的執牛耳者。

  對於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有醫療設備領域從業者向記者直言,從市場的渠道來看,要做好這一塊市場,就要先能搞定醫院,但是“醫院進入壁壘很高,要看這些企業如何安排銷售”。

  據悉,醫療設備現有採購體系比較封閉,后來者進入不易,國際巨頭長期建立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認知是挑戰之一﹔而醫療設備的特點是高投入、長周期,認証門檻高、見效時間長,整體上,這是和家電銷售完全不同的市場,原有的市場經驗難以復制到醫療領域。這些困難,顯然不是家電制造企業僅僅通過“鼓與呼、設公司”就能實現的。

  南方日報記者 姚翀

(責編:易瀟、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