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持續大量缺人的行業,多數不是“高精尖”,而是集中於居民服務領域——

哪些行業最“缺人”?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0年02月12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經濟社會運行中,哪些行業和崗位最“缺人”?調查顯示,是餐廳服務員、保安員、收銀員、家政服務員……

  今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這一榜單由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收集匯總人力資源市場崗位信息,按照崗位供需缺口數量和填報城市數量加權取值后從大到小排列形成。從去年第三季度起,這一排行榜已連續發布兩個季度,持續引發關注。

  細看上榜行業,缺人的行業多數不是“高精尖”,而是與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領域。缺人的為什麼是這些行業?是哪些因素導致其人手不足?

  

  一般性服務業和制造業最缺人

  ——營銷員、餐廳服務員、收銀員、保安員、商品營業員、保潔員、家政服務員、車工、焊工等職業缺人嚴重

  最缺人的職業如何分布?

  看榜單結構——在100個勞動力需求大於供給的職業中,屬於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的最多,兩份榜單中都超40個﹔其次是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每次有30余個上榜﹔第三是專業技術人員,均在10個以上。

  看榜單排名——排名靠前的職業,也就是最缺人的職業,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穩定。營銷員、餐廳服務員、收銀員、保安員、商品營業員、保潔員、家政服務員、車工、焊工等9個職業一直保持在前10名,服務業從業人員短缺十分突出。

  看榜單變動——缺人的行業總體穩定,排位關系變動不大,即使有所變化,也與市場季節性用工變化特征基本吻合。如:受到電商平台促銷季“雙11”“雙12”影響,物流相關職業如快件處理員、道路貨運汽車駕駛員、理貨員等職業用工短缺程度在2019年第四季度上升較明顯。

  從榜單中可以發現,第三產業中一些市場需求高、與居民生活關聯大的服務業職業短缺最為嚴重。排名前幾位中,營銷員、餐廳服務業、收銀員、保安員、家政服務員全部來自服務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與制造業相比,服務業天然具有更強的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就業彈性系數也更高,創造的就業增量遠大於第一、第二產業,其就業需求穩定增長是保障中國就業穩定的基石。

  榜單還反映出,第二產業領域的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短缺也較嚴重,如車工、焊工、裝卸工、縫紉工等。此前,有關方面負責人也多次強調,中國就業市場面臨著高技能工人短缺的問題,求人倍率持續大於2,即“一個高級工人有兩個以上的崗位在等他”。

  值得注意的是,總體看,上榜職業大多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藍領”職業,同時也是居民日常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職業。就業門檻不高、市場需求較大、收入水平較低、不可替代性相對較弱,是其共同特征。對此如何看待?

  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藍領”行業大多“缺人”,勞動力供需失衡的情況比較普遍,排行是對這種情況的反映。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殷寶明分析:“我們可能會預期短缺程度最高的應該是那些與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緊密相關的高技術、高技能職業。然而,勞動世界的未來並不單單是高技能,中低技能的工作同樣不可或缺。”殷寶明介紹,去年第三季度的榜單中,100個短缺職業裡42個與生活服務緊密相關,36個與生產制造緊密相關,充分表明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並非一刀切,工作崗位的演變也不是線性的。“100個短缺職業背后反映的是人們對高質量服務和高品質產品的內在追求,而這也恰恰是技術進步和人工智能難以替代的,其中凝結和創造的勞動價值正是人民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

  待遇偏低是持續“缺人”主因

  ——工資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一般、發展前景有限,員工招來了也往往干不長久

  缺人的行業,為什麼總也招不滿人?

  專家指出,收入偏低、發展空間有限是短缺職業“用工荒”的根本原因,過低的均衡工資水平導致就業市場供需失衡。據介紹,隨著社會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到來,勞動力供給側縮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一方面對勞動力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很難憑借其較低的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進入,“青黃不接”成為這些行業的常見現象。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記者發現,收銀員和商品營業員基本都是中老年員工。一位員工告訴記者:“以前超市行業年輕人很多,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干這個,嫌收入低、沒前途、工作內容沒有技術含量。”

  家政服務行業也是如此。北京市一所家政公司的管理人員說,改革開放頭20年,中國各大城市的家政從業人員以青年女性為主,如今已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從事這份職業,公司的員工絕大多數是中老年女性,很難滿足市場需求,“好的家政阿姨是塊寶,一家干活幾家搶。”

  在保安行業,工資低、待遇差、管理不規范、社保繳納不齊等,一直在推高保安員流失率。在北京市海澱區一所重點高校工作的保安員小王透露,身邊同事的流失率非常高,“入職幾個月,隊友幾乎換了一撥人。有的同事希望掙些錢就回鄉娶妻、創業,也有同事想著找份更好的工作長留北京,但很少有人在這行干滿一年的”。

  “招工難,尤其是年節假日,有好活也招不來人。”裝修隊工長楊師傅介紹,在裝修行業,安徽籍工人是最好的,業主也願意為此支付更高工價,使勞動力市場供求兩旺、良性循環。“過去我們縣的年輕人願意出來干裝修,肯打拼的,三兩年就能在老家蓋樓。如今不一樣了,這一行的噪音、粉塵、有害氣體等對健康傷害大,年輕人不願受這個罪。我隊伍裡的兄弟最小的也有40歲,瓦工、電工這些技術工種基本看不到年輕人,技術好的老師傅也難招到徒弟。”

  談到薪資待遇,雇主也有苦水。鄒女士在大連經營一家餐廳,在她看來,如今餐飲行業工資水平並不算低,“服務員難招,招到的服務員大多學歷低、職業技能低。我們這裡包吃住,每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可還是找不到好服務員”。鄒女士說,餐廳服務員工作辛苦,年輕人不愛干,大多干幾年就離職了,因此很少有餐廳給他們交社保,也缺乏培訓員工的動力。

  專家指出,一般性服務業薪資待遇主要受到社會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增長主要依靠量的積累和規模擴張,而非勞動生產率提高,其收入水平是由社會平均收入水平決定的。“同樣是理發,澳門就比珠海貴得多,因為其社會平均收入水平高,藍領人群收入也相應較高。”陳宇說。

  解決缺工難題需對症下藥

  ——並非“年輕人不能吃苦”。隻有扭轉相關職業待遇偏低、從業人員缺乏獲得感和價值感的局面,才能扭轉供求失衡

  制造業和服務業“缺人”,各有各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在多位專家看來,“年輕人不能吃苦”這種常見解釋站不住腳,隻有扭轉相關職業收入待遇偏低、從業人員缺乏獲得感和價值感的局面,才能引來年輕人在業內長期發展。

  對於一些制造業崗位“缺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宏認為,原因主要是其待遇長期偏低,“這既表現在經濟待遇上,也表現在社會地位、職業榮譽以及參與企業經營決策與國家治理等方方面面”。對此,就業者、雇主和社會都應正確認識相關職業的價值和重要性,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對於一些服務業崗位“缺人”,專家認為,必須發展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釋放“人才紅利”。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動能正經歷著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化,而現代服務業主要依靠人才紅利,“要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一方面拉動國家就業增長,另一方面帶動勞動者收入相應增加”。而對於一些傳統的“臟、累、苦”崗位,應通過機器換人等方式,提高其自動化水平,解決缺工問題。

  不論是服務業還是制造業,讓年輕人留在短缺行業,還要提供更好發展前景。小王說,吸引他到高校做保安的,是一些高校保安同行的勵志故事,如果是普通的居民社區保安,他可能不願意去干。“一些高校保安利用校園資源,獲得了深造機會。保安也有實現個人價值的追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更好的薪資待遇,還有未來的更多種可能性。”

  陳宇認為,部分行業出現勞動力短缺是就業市場發展的必然過程,要促進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支持就業和創新創業,使資本、勞動等要素充分涌流,實現勞動力供需關系的平衡。“市場是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解決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100個短缺職業排名的發布,正是這種公共服務的一部分。”陳宇說。

(責編:易瀟、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