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短視頻監管不能“一陣風”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019年12月02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一名農民工網友輕信某短視頻平台上的招聘廣告,被騙走一年的血汗錢﹔兩名年輕女孩模仿短視頻博主在家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不慎引起爆炸和火災,造成一死一傷……一段時間來,短視頻引發的亂象和悲劇頻頻,令人心驚。如何才能破解短視頻監管難題,避免行業陷入“野蠻生長”困境?

流量紅利巨大

在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的當下,短視頻成為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打發零碎時間、滿足自我表達需求的良好方式。各種短視頻平台興起,佔據了互聯網平台的“風口”。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公布的《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467.1億元,同比增長744.7%,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該報告還顯示,短視頻對新增網民的拉動作用最為明顯,新增網民對網絡視聽應用的使用率中,短視頻使用率高達53.2%,高於綜合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樂。短視頻平台“抖音”總裁張楠曾預測,到2020年,國內短視頻行業的總日活用戶數量將達到10億。

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蘇俊斌看來,短視頻的迅速興起和發展,首先在於其傳播方式極大適應了當代人碎片化生活方式。其次,短視頻制作的低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觀看者同時也是制作者,極大地釋放了生產力。最后,短視頻的強社交屬性使得制作者、觀看者之間能夠實時互動,進一步增加了用戶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依靠巨大的流量紅利,短視頻平台迅速成為商家們角逐的新戰場。部分短視頻不僅僅是為了休閑時刻“博君一笑”,還沾染了更多商業化色彩。一些平台積極為短視頻內容開放商品鏈接,通過網紅主播超強的“帶貨”能力,網友們在觀看短視頻的同時,不知不覺被“種草”,“邊刷視頻邊下單”已成為現實。

各類短視頻泥沙俱下

流量帶來了利潤,也帶來了問題。當短視頻行業一路高歌猛進時,如何對內容進行有效監管、如何加強版權保護、如何維護用戶權益等,成為行業長遠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今年年初,短視頻行業迎來史上“最嚴新規”。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其中,前者規定網絡短視頻平台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后者則包含100條審核標准,包括標題是否合規、是否涉及色情、是否適宜未成年人等多個方面。

記者隨機打開幾個短視頻手機應用程序,發現各大平台或多或少存在“標題黨”現象,以“未刪減版”等挑逗性語言為噱頭,誘導用戶點擊﹔多家短視頻平台存在上傳者“搬運”或者改編已有電影電視劇作品的情況,但平台是否擁有影視劇方授予的版權存疑。在一些平台上,各種營銷短視頻賬號層出不窮,推銷各類商品。記者點開視頻下方附的購買鏈接,在評論中卻看到許多差評,“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存在不小差距,“看著心動,買了心痛”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心聲。此外,各種短視頻平台上有關游戲、交友、貸款、招聘、中介等的廣告五花八門,真實性難以考証。

各類短視頻泥沙俱下,對用戶的辨別力、自控力提出了要求。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田豐認為,在即時性很強的短視頻平台上,內容傳播具有瞬間的爆發力,這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影響更大。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網信辦於今年6月在全國主要網絡短視頻平台上全面推廣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平台當好“守門人”

要根除短視頻行業出現的種種亂象,培育清朗的網絡環境,需要各方共同發力,共建共治。“最嚴新規”重在切實執行,對短視頻的監管不能是“一陣風”。

《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明確指出,網絡短視頻平台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視頻均應經內容審核后方可播出。因此,短視頻平台要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擔起最基本的平台責任,履行相應的法律規定,避免不法分子“鑽空子”。此外,平台必須做好有關商家的資質審核,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有關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對短視頻平台的監管,促使其依法履行相關責任﹔同時,對於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更須依法介入,堅決打擊。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認為,對於網絡短視頻和直播平台,既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加以禁止,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通過法治的方法構建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直播和視頻平台。

陝西師范大學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郭棟此前公開表示,對於短視頻的管理,規范治理的方法十分重要。單純依靠政府管理部門,會出現“不好管、管不好、管不到位”的情況,這就需要國家出台的法律規章和制度與行業協會、自媒體平台機構自身出台的行業准則、職業道德、信息傳播倫理等相互結合、共同治理。

(責編:趙爽、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