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地鐵阜成門站將試點“刷臉”安檢

裴劍飛
2019年11月29日08:15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鐵阜成門站將試點“刷臉”安檢

  昨日,地鐵2號線阜成門站C口安檢區,已安裝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安檢門。

  昨日,新京報記者體驗地鐵“刷臉”安檢專用APP——智慧安檢。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地鐵阜成門站將試點人臉識別安檢。記者在該地鐵站C口處看到,安檢區域前增加了兩個形狀特殊的安檢門,上方有帶顯示屏的監控探頭,能識別乘客面部信息。這項服務針對經常坐地鐵的通勤乘客,要求申請乘客上一個月使用億通行或一卡通坐地鐵超過十次。目前“人臉識別安檢”處於試點階段,暫時沒有在其他站點推廣的計劃。

  新京報訊 在北京地鐵2號線阜成門站,近日立起了用於人臉識別的安檢門。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地鐵正在進行人臉識別安檢的准備工作,乘客可在智慧安檢APP上傳面部信息並認証通過。此外,北京地鐵路網內暫時還沒有推廣人臉識別安檢的計劃。

  釋疑1

  所有乘客都能“刷臉”安檢嗎?

  適合通勤乘客,需通過智慧安檢APP採集信息

  昨日上午,記者在地鐵2號線阜成門站C口處看到,安檢區域前增加了兩個安檢門,上方有帶顯示屏的監控探頭,能識別乘客面部信息。站外放置了宣傳海報,印有人臉識別安檢專用APP下載二維碼。早高峰,乘客大多步履匆匆,很少有人停下來仔細閱讀。

  地鐵工作人員介紹,乘客要使用這項服務需下載智慧安檢APP,開通智慧安檢服務,添加人臉及實名信息,閱讀並承諾遵守《智慧安檢開通服務協議》,通過認証和審核即可。

  據介紹,提交審核信息后,乘客需等待大約7個工作日,后台將反饋審核結果。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項服務針對乘坐地鐵出行的通勤乘客,需要進行“通勤乘客認証”,系統將綁定乘客億通行和一卡通賬號,申請乘客上一個月使用億通行或一卡通乘坐地鐵需超過十次。攜帶小雙肩背、小挎包等小件行李的乘客在開通服務后可使用,無需排隊,攜帶大件行李仍需進行正常安檢。

  釋疑2

  何時在其他站點推廣?

  尚處於試點測試階段,暫無推廣計劃

  記者注意到,作為地鐵2號線上重要一站,每天早晚高峰時段,地鐵阜成門站的客流量都比較大,特別是晚高峰,排隊通過安檢耗時較長。現場採訪時,有市民期待能在一些客流更大的站點安裝人臉識別安檢設備,提高通勤效率。

  對此,記者以乘客身份分別致電北京地鐵公司和億通行公司,雙方客服人員均表示,目前“人臉識別安檢”正處於試點階段,暫時沒有在其他站點推廣的計劃。

  億通行公司的客服工作人員表示,這段時間乘客可以先下載相關軟件,進行信息審核,“審核的內容主要是乘客是否有違反地鐵乘車規定的相應失信行為,如果沒有的話,就具備了初步條件,正常出行的乘客一般都能申請審核通過。”

  記者注意到,在《智慧安檢開通服務協議》中也明確提出,“目前智慧安檢服務尚處於試點測試階段,僅在2號線阜成門站試行。”

  釋疑3

  誰在審核乘客人臉信息?

  政府有關機構負責,有違法等行為將無法開通

  記者在現場採訪時,也有不少乘客表達了對人臉識別安檢的疑惑:“誰在審核乘客人臉信息?他們有沒有相應權限?”

  針對“個人信息校驗”問題,地鐵方面在該軟件《智慧安檢開通服務協議》中表示,開通本服務,乘客就需接受政府有關機構對其進行個人歷史行為的審查,如有違法、違規等行為,如存在不良信用記錄,將導致本服務無法成功開通,地鐵公司將以政府有關機構的審查結果作為依據。

  此外,開通本服務,還意味著乘客需自願履行在進入地鐵車站時接受並配合隨機抽檢的義務。

  而在隱私保護方面,《智慧安檢開通服務協議》明確,開通本服務,須進行實名認証並採集面部識別信息,地鐵公司實行乘客自願開通原則。“地鐵公司將保証收集的相關信息僅限於本協議約定的范圍內使用,不作他用。”

  ■ 背景

  廣州地鐵已實行“刷臉”安檢

  地鐵應用人臉識別安檢並不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早在2017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相關負責人就曾公開表示,為了提升地鐵進站安檢速度,減少乘客等候時間,北京市研究通過提升安檢技術手段,包括人臉識別等高科技手段減少乘客安檢等候時間。

  而從國家層面上看,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推廣應用智能、快速安檢新技術、新產品,逐步建立與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特點相適應的安檢新模式。

  作為地方實踐,去年10月,“人臉識別安檢設備”已經在廣州地鐵的部分車站試點運行,乘客實名認証、人臉採集審核通過后,可“刷臉”通過實名認証安檢通道。廣州地鐵方面稱,“刷臉”安檢在乘客自願前提下進行。

  在今年10月29日舉行的2019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論壇上,北京地鐵和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推進地鐵人臉識別安檢,並建立地鐵“白名單”及快速安檢通道制度,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

  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人物同檢效率低,與軌道交通海量乘客出行矛盾突出。要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就要研究建立人員分類標准,並形成對應的人臉庫。依托人臉識別系統對乘客進行判別,並將信息推送給安檢人員,安檢人員據此採取不同安檢措施。

(責編:畢磊、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