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一張身份証辦52個手機號,誰之責?

楊博
2019年10月22日08:3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張身份証辦52個手機號,誰之責?

  “誰用我身份証辦了52個手機號?”媒體報道中的吳先生遭遇一張身份証被辦52個手機號碼的怪事,令人嘆息。盡管他與運營商交涉之后有了解決辦法,但那52個號碼走完解綁流程,最快也要三個月時間,不能不說太糟心了。這讓人不禁要問,手機卡實名制實施多年,為什麼電話“黑卡”仍然屢禁不絕?

  吳先生本人和記者的調查了解也未能找到事件發生的准確前因后果,勾勒出此類事件相似的窘境。普通人很難把售賣“黑卡”和個人信息被侵害之間的各個環節和完整過程搞清楚。運營商客服人員的推測也令人匪夷所思,吳先生的身份信息可能在實名制實施之初已泄露。

  個人信息被泄露,究竟誰之責?事實上,我國網絡安全法早就明確了網絡信息安全的責任主體,“誰收集、誰負責”便是基本原則。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從公民個人信息交換、流轉、銷售中非法牟利,甚至要追究其刑責。網絡服務提供者等產業鏈條上的諸多從業者,必須要明確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的義務和責任,收緊信息收集的“紅線”。

  同時,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收集和使用日益復雜,挑戰接踵而來。正如數據科學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所揭示的,大數據的價值不再來源於基本用途,而是源於其二次使用﹔更重要的是,許多數據在收集時並無意他用,最終卻產生了諸多創新性用途。這意味著在鼓勵創新和實現治理之間是一道講究平衡的課題。挖掘大數據價值的同時,要履行好源頭的責任,在共生的網絡空間中實現共治共享共贏。          (楊博)

(責編:趙爽、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