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央視多次點贊快手“侗家七仙女”:短視頻開辟扶貧新路

2019年09月23日16:49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原標題:央視多次點贊快手“侗家七仙女”:短視頻開辟扶貧新路

  蓋寶村中稻田的水位已沒過膝蓋,憑著多年的經驗,吳蘭香看准時機迅速下手,魚叉般的速度“出擊”后,手中緊緊地握住了一條小臂般大小的魚。“這些魚叫稻花魚,因為它們是吃著稻田裡的花長大的。”吳蘭香興奮地介紹到。稻田的一旁,央視和快手的鏡頭正將這一幕分享給全國觀眾。

  吳蘭香是快手上有名的“侗家七仙女”之一,在書記吳玉聖的帶領下,這支網紅團隊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扶貧力量。而短視頻和直播扶貧的途徑,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9月19日,央視CCTV13《新聞30分》和《朝聞天下》分別用3分鐘和5分鐘,報道了快手用戶“浪漫侗家七仙女”,對新時代、新變化衍生下的短視頻扶貧方式表示肯定。

  這不是“侗家七仙女”第一次受到央視關注。早在6月7日的央視綜合頻道《相聚中國節》端午特別節目中,侗家七仙女作為壓軸大戲出現在舞台上,令侗族的非遺文化著實火了一把。9月6日,CCTV17《聚焦三農》以“短視頻直播助力侗家特產走出大山”為主題,報道了“侗家七仙女”利用快手銷售當地特產的扶貧新形式;9月13日,CCTV12《熱線12》“善行”系列也將其作為短視頻脫貧標本,用10分鐘時間、大篇幅地報道了“侗家七仙女”及其背后扶貧書記的故事。

  2019年是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一年,在此背景下,吳玉聖書記和“侗家七仙女”的故事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與吸引力。吳玉聖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講出了借助短視頻扶貧的初衷:“當時村民的思想比較保守,想嘗試通過短視頻這種現代化元素的融入,活躍大家思想的同時激發自主創業的激情,擺脫‘等、靠、要’等傳統扶貧方式。”

  “七仙女”背后:“不務正業”的扶貧書記

  位於黔東南的黎平縣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而蓋寶村是黎平縣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2018年2月14日,縣委組織部下發了一份紅頭文件,調任吳玉聖為“黎平縣蓋寶村扶貧第一書記”。

  肩負重擔的吳玉聖一開始也摸不准路子,但在村裡轉悠幾天后,他發現,和他想象中破敗不堪的貧困村落不同的是,蓋寶村不僅風景秀麗,有小溪、鼓樓、花橋,其文化底蘊也特別深厚。 “這麼漂亮的村寨,通過宣傳的方式一定能有所改善。”宣傳蓋寶村成了吳玉聖的扶貧第一步。

  此時,宣傳路徑成為擺在吳玉聖面前的難題。他想到了互聯網,想用快手來宣傳蓋寶村,把這裡打造成一個旅游區,賣點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而當地老人講述的“天庭七仙女下凡”的故事,讓吳玉聖有了靈感:組建“侗族七仙女”,作為形象大使在快手上介紹蓋寶村的風土人情。

  從那以后,“七仙女”通過快手正式“下凡”,向全國老鐵們展示仙境般的家鄉與極具特色的的風土人情。

  “網路”打通當地資源

  在已發布的180多條快手視頻裡,“七仙女”們穿著侗族的傳統服飾,一起做黑糯米飯,背著背簍上山採烏稔樹葉,推著牛下地耕田......美麗的姑娘配上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服飾,吳玉聖建立的快手賬號終於有了起色,粉絲在三個月內飆升至11萬余人。

  “七仙女”火了,吳玉聖又想到用直播出售侗衣、侗布,以及侗家的土特產。據報道,一年來,他們銷售侗族服飾、刺繡等4萬多元,旅游單月收入3千元,幫助村合作社出售小黃姜6萬斤,銷售額30多萬元。

  實際上,短視頻扶貧的方式,在初次嘗試時就帶給了他們驚喜。吳蘭香向央視記者介紹到,第一次用快手直播稻花魚時,就接到了6000多元的訂單,直接把全村的魚都賣光了。現在,“浪漫侗家七仙女”的快手賬號上有29.1萬粉絲,每天直播收入就有一千多元,七姐妹的收入從之前每月1500元,漲到了四五千。

  通過快手的宣傳,村裡逐漸熱鬧起來了,許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再次回到家鄉,扶貧工作也逐漸打開了局面。六年前基本沒有通路的村庄,如今已成為縣縣通、村村通甚至組組通。而六年前無網的“世外桃源”,在“網路”的接通后,讓大山的美讓更多人看見。

  據央視報道,如今侗族刺繡、稻米、腌魚等產品已成為熱銷品,七仙女切實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盤活了區域資源,是名副其實的扶貧網紅。據了解,吳玉聖書記攜“七仙女”將於近期再次登陸央視,通過央視國慶晚會與全國觀眾見面。

(責編:夏曉倫、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