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谷歌收集面部數據:隱私成科技企業新原罪?

2019年09月17日08:0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谷歌收集面部數據:隱私成科技企業新原罪?

  或許從未有過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如今天,如此多數的用戶、如此多維的信息掌握在如此少數的機構之中。

  上一個互聯網時代裡,谷歌的“不作惡”和喬布斯為蘋果加持的“創新”標簽,共同構建了科技企業的道德高地。

  然而,最近兩年,這些科技企業在公眾形象方面卻紛紛陷入了傳統巨頭的陷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傳統巨頭企業也遭遇了潮水般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對個人權利的侵犯。從嬉皮士文化中汲取養分的喬布斯等新一代科技明星,也努力使自己看起來與臃腫的傳統巨頭有所不同。

  但科技公司的這些努力,隨著互聯網逐漸成為各領域的壟斷巨頭而日益蒼白。舉個例子,即便谷歌的“不作惡”口號在全世界范圍內依然深入人心,但當谷歌在其最新的智能顯示器(Nest Hub Max)上推出一款面部識別的新功能時,依然引發了公眾對於面部隱私問題的警惕。

  這項名為Face Match的面部識別技術,可以在識別用戶的面部特征后,立刻在屏幕上顯示用戶的照片、短信、日歷等數據。

  單純從產品應用的角度看,這款功能顯然屬於設計者想象中的“便利”。當谷歌Nest Hub Max的面部匹配功能保持開啟時,其會不斷監控和分析來自攝像頭的輸入數據,以檢測人臉。

  用戶或許願意用面部數據交換一些小小的便利,如使用蘋果手機的“面部解鎖”功能。但毫無疑問,這款產品走得有些太遠。其將用戶的一種隱私(面部)和另一些隱私(私人數據)連接起來,並不能讓用戶覺得更便利。相反,隻會激發用戶天生的不安全感。他們會覺得,天哪,原來這家企業擁有我如此多的隱私數據。

  單純就這項功能,指責谷歌這樣的科技企業涉嫌過度收集用戶數據,或許有些大驚小怪。早在大數據時代來臨之初,用戶的生物信息包括指紋、面部、步態、體重等就已經進入科技公司數據庫裡,至於手機號、支付信息、消費數據更是無一例外。

  事實上,興許從未有過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如今天,如此多的用戶、如此多維的信息掌握在如此少數的機構之中。在互聯網進入數據驅動的新階段之后,科技企業崛起的另一面,是不斷侵佔普通人對自我隱私數據的使用權。

  即便是谷歌,或是早早就喊出“在意你的隱私”口號的蘋果,仍然會在新功能推出之際,一遍一遍引發關於“隱私”的質疑。部分科技公司此刻應當回想起資本主義早期巨頭企業的原罪。而一度標榜更卓越更人性的科技企業,想必不太想被另一個原罪所擊垮。

  比起新產品或是新功能,撫平用戶的不安全感,或許才是更應當考慮的新維度。畢竟,商業迭代除了靠技術進步,也靠信任轉移。

(責編:畢磊、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