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賦能數字經濟 超算進入融合時代

李靜 北京報道
2019年07月18日08:11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賦能數字經濟 超算進入融合時代

  隨著5G商用大幕展開,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時代加速到來,海量的數據爆炸對計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超算(超級計算機)迎來發展的有利時機,而融合則成為超算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不久前,國際超算大會(ISC2019)公布了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計算機(HPC)TOP500榜單,中國境內有219台超算上榜,在上榜數量上位列第一。這也是2017年11月以來,中國超算上榜數量連續第四次位居第一。聯想、浪潮和中科曙光分別以173台、71台和63台的數量位居全球超算制造商前三位。

  毫無疑問,超級計算機正在成為重要的國家力量,高性能計算已成為科技進步與科學突破的“發動機”。在最新的基礎科學領域——諸如大氣變化模擬、核聚變研究、生命科學、天體物理的研究中,以及在最流行的產業領域——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課題中,超級計算機都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超級計算機一直是世界各國競相角逐的科技最高點。隻不過,如今的競爭焦點開始從P級計算(1 PFlops,千萬億次計算)轉向E級計算(1 EFlops,百億億次計算)。

  美國、歐盟和日本均已實施了建立E級計算機系統計劃,首台E級超算系統大致都將在2021年左右完成。我國也在這方面早已有所布局。2009年,我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一期系統研制成功,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能夠研制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國重點研發專項“高性能計算”的目標就是突破E級計算機核心技術,依托自主可控技術,研制適應應用需求的E級高性能計算機系統,使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性能在“十三五”末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要研制這樣的系統,困難不少。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錢德沛就表示,高性能處理器和加速器,特別是3D的內存、新型的存儲器件、光交換和光傳輸等方面都是我國目前的瓶頸。

  “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下,自主可控可能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唯一的出路,依托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並不矛盾,但我們隻有自身強,有自己可以控制的技術才有可能廣泛地開展合作。”錢德沛說道。

  與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融合則成為超算發展的一大契機。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凝暉就表示,融合是未來的趨勢,不光傳統高性能計算和AI的融合,超算跟雲計算在未來也一定會融合在一起,超算不光是雲計算的基礎,高性能計算也會以雲計算的方式來提供服務,走向用戶。

  這一塊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巨大。據IDC預測,光是國內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市場空間在2021年就將達到25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達到50%。

  工信部也提出,我國將以應用為導向,突破大數據關鍵技術,特別是加快高性能計算、大數據計算系統等能力提升,提升數據分析處理和知識發現能力,繼續強化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鼓勵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突破面向大數據的新型計算、存儲、傳感等技術,加快產學研用資源聯合,推動軟硬件協同發展,讓計算力向更多行業應用“賦能”。

  不少企業正在通過跨界融合,在超算應用布局方面搶佔先機。“數字經濟時代,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已經到來。面臨未來的發展趨勢,聯想已經做好了准備。”在近日召開的2019聯想全球超算峰會上,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總裁童夫堯表示,聯想將以超算技術為核心,聚焦技術融合、行業融合、生態融合,助力行業破局和發展。

  據悉,目前聯想超算團隊、超算產品,包括端到端的整個體系,正積極為科研、教育、航天、氣象、石油石化、生命科學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此次超算大會上,聯想新推出的“深騰X9000”系統即是聯想在高性能計算與AI領域深耕的成果。“聯想的超算技術不僅僅是放在實驗室裡面做理論研究,更多的是與行業的應用相結合。”童夫堯說。

  不僅如此,聯想還將著力打造HPC生態鏈,與硬件廠商包括英特爾、寒武紀等廠商合作,在軟件層面積極主動開放生態系統,吸引主流廠商加入聯盟,在業務層面,聯想創投投資了face++、銀河水滴科技等等一系列有潛力的人工智能公司。

  而國內超算領域的另一巨頭中科曙光也早已在這一領域發力。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此前曾公開表示,先進計算包括超級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多種新興IT信息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石。據悉,中科曙光從2009年開始布局智慧城市,持續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最新技術融合到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目前已經有40多個城市雲計算中心。

  “我們要重視超算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融合發展,超算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支撐作用非常明顯。”錢德沛說,超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密切關聯,相互支撐。超算是大數據分析和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基礎,超算和大數據改變了人工智能研究應用的方式。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深刻影響未來超級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實現技術。

(責編:董思睿、畢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