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信息化助力法治發展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9年07月05日07: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信息革命深刻而全面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國家治理機制、法律規制方式。信息技術為法治政府建設賦能,極大優化司法業務和流程,為現代法治創造新工具、注入新動能。

  ■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它在造福人民、助力治理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現實和潛在的法律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為最大增量,需要我們有更高超的治理能力和法律智慧。

  ■在探尋信息時代法治發展規律的同時,還應把握技術發展規律、研究產業發展規律,並將它們有機融合,運用新思維,擁抱新技術,形成網絡法治新方案。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習近平同志指出,“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信息革命引發生產方式新變革,開創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國家治理新領域,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法律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之一。信息化呼喚法治規范引領,也為法治創造新工具、注入新動能、提出新議題、創造新空間,描繪現代法治的嶄新圖景。

  創造法治新工具

  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互聯網、通信網、計算機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數字設備及其承載的應用、服務和數據等,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構建了與物理空間並存交融的網絡空間,深刻而全面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國家治理方式、法律規制方式。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突破時空限制的信息傳播新渠道,驅動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新平台,事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新疆域。網絡技術也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創造新工具、注入新動能。

  加速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新手段。我們要建設的法治政府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利用信息技術,科學決策所依賴的公眾討論和意見征集能夠以更加便利的方式進行。利用大數據分析輿情,可以更好了解人心所向、民意所指,讓行政決策更為科學精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推行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可以打造陽光政務、智慧政府。“互聯網+政務”讓為民服務、依法行政和嚴格執法具有更強大的依托。另外,數字時代的第三方支付、聯合信用懲戒等可以有力推動社會誠信建設,促進全民守法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塑造新思維新方法,優化司法業務和流程。在司法實踐中,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運行新模式正在形成。電子卷宗自動生成、案件信息自動檢索、法條案例自動推送等,使法官檢察官能夠從大量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將人工智能要素式提取和類型案件要件式解構相結合,能推進婚姻家庭、合同、勞動爭議等民商事案件要件化、標准化審理。特別是在調解案件、程序性裁定、小額訴訟等簡易案件中推廣使用令狀式、格式化裁判文書,可以提高司法質量和效率。法律文書智能分析校對系統可以幫助司法人員及時發現和糾正邏輯錯誤、事實証據遺漏、法條引用錯誤等,提高法律文書質量。運用大數據技術研發偵查監督平台、公訴証據分析系統、數字化出庭系統等檢察智能輔助系統,可以為檢察官提供証據分析、期限預警、辦案瑕疵提示等幫助。更高水平的審判智能輔助系統,可以為法官提供類案推送、裁判比對、數據分析等服務,對偏離度過大的案件自動預警、及時評查,實現人工智能與人的智能相互疊加。

  提出法治新議題

  法律作為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信息技術對當今時代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也孕育法治發展的新環境。在信息技術的催化作用下,人類正從以化石能源消耗為驅動的高能耗、高污染發展模式,轉向以智能互聯為驅動的智慧、高效發展模式。然而,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它在造福人民、助力治理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現實和潛在的法律問題。

  比如,在公司治理上,一系列平台型互聯網企業誕生,形成新經濟形態。平台作為互聯網時代最典型的連接者,不僅提供信息撮合服務,更融入新業態的價值鏈條中,從而對傳統侵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行政規制等構成不小沖擊、帶來新的挑戰。在個人權益保障上,個人隱私泄露、個人信息交易等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隱患。在產業發展上,隨著信息和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傳輸、利用技術的發展,數據權屬、跨境流動等新問題不斷出現,內容治理、數據跨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一系列網絡安全立法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的規制,對傳統法治提出新要求。在信息傳播上,社交媒體、自媒體、短視頻等互聯網媒體和應用的興起,不僅改變了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還催生出網絡信息傳播權、人工智能生產物著作權等新問題,豐富了傳播法治、知識產權保護等理論和實踐。在技術進步上,人工智能日新月異,不僅帶來“機器人是不是人”的困惑,還可能帶來失業、人工智能武器化等棘手問題。在國際治理方面,面對網絡霸權主義,如何維護網絡主權與國家安全,是信息時代國際法必須直面的新挑戰﹔等等。

  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解決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問題,有的需要拓展傳統法治的覆蓋范圍,有的則要對傳統法治做根本改造,還有的傳統法治未曾面對、需要信息時代法治給出答案。有效應對問題和挑戰,將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為最大增量,需要我們有更高超的治理能力和法律智慧。

  形成法治新方案

  面對信息革命對法治提出的挑戰,面對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新問題,我們需要以新思維、新方法提出新理論、新方案。

  運用新思維,擁抱新技術,網絡法治新方案不斷形成。習近平同志強調,“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近年來,我國積極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責任,要求行業、企業承擔好主體防護責任,主管部門履行好監管責任。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切斷網絡犯罪利益鏈條,持續形成高壓態勢,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出台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不斷完善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刑法等傳統法律,逐步形成涉及面廣泛的網絡法律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依法治理,成為我國網絡空間治理的鮮明特色。

  在探尋信息時代法治發展規律的同時,還應注重把握技術發展規律、研究產業發展規律,並將其融合運用,推動網絡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在產業發展和市場監管上,相關法律的立改廢釋活動,嚴厲打擊了網絡黑產業和破壞網絡正常運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和網絡安全。在新技術新應用上,面對共享經濟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新問題,人工智能、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對傳統行業規則提出的新挑戰,以及刷單炒信、網絡黑公關和壟斷對市場秩序的破壞,有關部門在維護市場活力、支持技術創新、保障個人權益的同時,出台網約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監管規章等,探索無人機和人工智能規范方式,推動網絡法治的整體框架逐步形成、不斷完善。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信息革命不僅推動產業轉型、生活變化,也催生新的治理機制,形成新的法治理論和實踐。我們應站在信息時代的前沿,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寶貴機遇,不斷推動信息時代法治發展進步。

  (執筆:支振鋒)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5日 09 版)

(責編:畢磊、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