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裝物聯網安傳感器,澆水施肥更精細

作物啥感受 數據來說話

本報記者  游  儀
2019年07月04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清早,孫蒈從合肥匆匆趕到南京。這個測量空氣溫濕度、這個檢測葉面溫度、那個監測果實大小微變化……一到目的地,他就擺弄起傳感器設備。

七八套傳感器設備從包裡一一掏出,他小心翼翼地依次固定在植物莖稈上。接上電源,稍作調試,看著終端上顯示的穩定數值,孫蒈長舒一口氣。

“農作物水分狀態、光合作用、果實增重與膨大速率,這些傳感器可以實時將數據傳到農民手機上。”孫蒈說。比一比,與最適宜的光溫氣水狀態差多少,缺水補水、少肥施肥。用手機就能直接下達指令,植物生長環境就能實現不斷優化。

孫蒈是一名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干這行7年了。大學學的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畢業后在造紙廠做起了設備維護。“那會兒就是坐辦公室動動手指,遠程監控造紙過程。”

不甘於此,出身農村、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他希望把工業新技術應用到農業上,轉行加入了現在這家農業科技公司。

“剛開始給玉米裝傳感器,調試了半個月,數據都傳不上。后來才發現,是安裝位置有問題。”提到入行時因缺乏經驗遇到的磕磕絆絆,孫蒈不好意思地低了低頭,“現在一套傳感器,兩三小時就能調試好。”

別看他裝得快,實際上前期准備得至少3天。既要開發出客戶所種植物需要的指令算法,又要測試傳感器的穩定性,經常每隔四五個小時就要查看數據有沒有上傳成功。數據一天上不來,配置工作就要重新來過。有一次孫蒈重復了7遍安裝調試工作,極考驗耐心。

傳感器只是一個硬件,想要做到物物互聯,還需要研發不同設備採用的算法。

在海南石山互聯網小鎮的石斛種植基地,當地火山石微量元素豐富,但容易缺水。而石斛卻適宜生長在涼爽、潮濕的環境中。如何充分利用火山石的營養優勢,同時又讓石斛蓬勃生長?

孫蒈和團隊特地為基地設計了算法,研發安裝了相應設備。傳感器能精准監測石斛的水分含量,智能噴灌系統則按照石斛本身所需水量進行精准灌溉。無機質的火山石,盛開出生命之花。

以往,農業生產全靠經驗,而物聯網領域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依靠數據對植物的生長環境進行智能感知、預警、分析與決策。這既打破了種植憑經驗的老辦法,還能節水省肥,降低勞動力成本。

以安徽大圩農業物聯網小鎮為例,以前百畝葡萄園一次灌溉或施肥至少要10名工人,如今隻需1人。現在,滴灌需水量是傳統供水方式的30%。向作物根區直接施肥,也讓肥料減少近六成。

從黑龍江水稻種植農企到浙江農業示范園,從江蘇大棚蔬菜到海南熱帶農業,孫蒈所在公司的業務遍布十幾個省份,專門為農作物安裝調配傳感器。

這兩天,他又在合肥大圩鎮一家庄園調試傳感器了。雖然相同的動作已重復上千次,但他不厭其煩。看到物聯網這項信息化新產物在農業領域的大好前景,孫蒈覺得自己大有可為。

鏈接

信息化為傳統產業添新意

信息化如同催化劑,使傳統職業的職業活動內容發生變革,一批新職業也從中衍生。物聯網在辦公、住宅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信息化與現代制造業深度結合,物聯網安裝調試從業人員的需求量隨之激增。在農業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迅猛,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設備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的人員需求旺盛,農業經理人應運而生。

(資料來源:人社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4日 03 版)

 

(責編:趙爽、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