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智能導航”知曉率有待提高

6月20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門診部一條走廊的牆壁上,指示牌指明住院處和急診科的方位。
去一家陌生的大醫院看病,你能順利找到科室嗎?北京的醫院越來越“大”,患者挂號、檢查、取藥、住院,“找路”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除了樓層索引、人工咨詢外,導診機、小程序等導航“新技術”雖然智能、便捷,但還存在知曉率不高、患者不會用、信號差等問題。
今年,《北京市改善醫療服務規范服務行為2019年行動計劃》提出,三級綜合醫院要基本實現院內地圖自助導航。近日,新京報記者以多所醫院為樣本作了實地探訪。結果顯示,除了樓層索引、地圖、人工向導外,“智能導航”已在多家醫院落地,包括導診機、小程序等。不過這些“新技術”也存在知曉率不高、患者不會用、信號差等問題。
焦點1
院內導診方式有哪些?
初次到某個大醫院就診,病人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挂完號找科室多半求助於醫院志願者或問詢台的工作人員。目前北京部分醫院設置的院內導航系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盡快到達診室。
醫院App帶導航
中日友好醫院的App自帶“院內導覽”功能,輸入目的地后,再在地圖上選擇地點,就可通過模擬導航功能展示路徑,幫助患者盡快找到診室。不過記者發現,模擬導航僅能作為參考,因為不具備實時導航功能,導航效果一般。記者在醫院裡看到,不少患者仍然選擇詢問工作人員確定診室的具體樓層。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App搭載了挂號、就診信息等內容,其中一項是醫院導航,不過這個選項隻有院外導航功能和交通功能。對醫院科室分布不清楚的患者大多選擇向服務台工作人員或者保安咨詢診室的具體位置。
關注醫院公眾號
醫院微信公眾號也搭載了導航功能。記者關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公眾號后看到,菜單欄有一項為“來院導航”功能,點擊后跳轉到某地圖軟件導航頁面,可查看前往該院方庄院區、西院區和南院區三個院區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線以及院內各個大樓的大致方位。
記者關注“北京同仁醫院”微信公眾號,發現菜單的“患者服務”欄裡有“電子導航”按鍵,點擊后跳轉至地圖軟件導航頁面,但頁面空白,未出現任何位置顯示。
院內配置導診機
還有一些醫院的院內導航功能通過導診機實現。6月19日,記者在垂楊柳醫院看到,門診樓三層開放就診的樓層都放置有導診機,可提供預約挂號、在線繳費、地圖導航、醫改查詢等服務。記者體驗發現,各種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但一樓的4台導診機處於關閉狀態。
其中,“地圖導航”功能可進一步選擇就診科室、檢查檢驗、綜合服務、樓層信息、醫院周邊等服務,還可通過手機掃碼直接在手機上進行導航。記者在位於三樓的導診機上選擇呼吸內科,導航顯示“耗時約32秒,距離約27米”,實際步行耗時更短。不過使用導診機的人並不多,記者注意到,大部分患者或家屬選擇到咨詢台,詢問醫護人員就診科室怎麼走。此外,門診每層樓的樓梯處放置有門診樓層索引指示,一樓大廳地面貼有門急診檢驗科、急診藥房、放射科等箭頭提示條。
“搖”出三維室內導航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建筑面積35.23萬平方米,按功能劃分為A、B、C三個區域。
記者了解到,天壇醫院提供了不少尋路工具,最智能的是三維室內導航系統。進入醫院,打開手機藍牙和“位置”開關,使用微信“搖一搖”的“搖周邊”功能,就可以找到北京天壇醫院院內智能導航。導航可以顯示三維地圖,並具備語音導航+文字圖形+路口放大圖功能,納入院內的挂號處、各科室、藥房、衛生間、各類便民設施等。
焦點2
院內導航有哪些問題?
一些醫院配置了智能導診機,但掃描二維碼后地圖加載卡頓。還有的醫院存在引導標志不完善、科室指示信息更新不及時等情況。
導診機利用率低
6月20日,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看到,門診樓內放置了兩台機器均可查詢科室所在位置,一台為信息查詢機,一台為智能導診機。記者觀察二十分鐘,發現隻有一位年輕患者通過信息查詢機查找科室樓層信息。詢問多位患者,他們大多表示,咨詢大廳志願者和醫務人員是最快的方式。“這查詢機沒用過,不一定會用呢。”一位年紀較大的患者說。
導航功能加載慢
宣武醫院的智能導診機搭載了就診科室、檢查檢驗、綜合服務、樓層信息四個查詢內容,屏幕中還有一個二維碼,寫著“手機帶你去”。記者使用后發現,導診機無任何反應,掃描二維碼發現地圖加載十分卡頓,無法實現導航。
智能導航未使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方庄院區一位分診員介紹,目前院內設有智能導診機,患者可自助挂號,但還沒有電子導航設備。目前院內導航主要依靠地面標識和懸挂、張貼的科室指示牌。記者注意到,這些指示牌分布在樓梯口、挂號大廳內,具體科室、樓層和方向都有清晰指引,院內咨詢台也有工作人員為患者指引。記者嘗試從院區西門和東門尋找門診部,門診部大樓正對西門,因此從西門進入后很容易找到。但從東門進入時,指示信息不明顯,對於首次前來的患者而言,較難快速找到門診部。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南區),記者同樣沒有發現電子導航設備,目前該醫院的院內導航主要依靠人工指引和指示牌。
科室索引更新慢
6月20日下午,記者前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實地探訪。老門診樓一層的柱子上挂著各樓層索引,顯示二樓有呼吸科、心血管科、老年病科等科室。記者上了二樓,逛了一圈才在分診台的玻璃上見到一張A4紙,印著“風濕科、腎病科、老年科、綜合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請到新門診樓就診(住院樓西側)”,字體較小,不太顯眼。這期間,記者遇到幾位患者,也是徘徊良久,才發現要去的科室已經搬去了新門診樓。在一樓的索引上,並未對搬走的科室進行提示或者劃去。
■ 探訪
宣武醫院:5分鐘仍沒找到驗血室
6月24日下午,記者在宣武醫院模擬體驗了“挂號處——骨科診室——驗血室——CT室——診室——藥房”全過程。
挂號后,走進樓梯口位置,牆上標示了整棟樓的科室分布,以及本層科室的具體位置分布。分布圖顯示,骨科診室位於門診樓2層。
找到診室后,記者嘗試尋找驗血室,超過五分鐘仍未找到。詢問醫務人員后獲知,驗血室並不在門診樓內,但記者在整個樓層中並沒有看到相關提示。到達對面平房內的驗血室后,記者詢問多位等待抽血的患者得知,第一次前來就診時,他們也曾遇到同樣的問題。“我第一次找驗血室,在樓裡也是轉了好久。”一位已經完成抽血的女士說。
隨后,按照指示牌指引,記者順利找到了CT室和藥房。
採寫/新京報記者 戴軒 吳嬌穎 吳婷婷 黃哲程 馬瑾倩 見習記者 姚遠 實習生 劉夢婕
攝影/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